PDF下载
浅析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礼仪课程

张小辉

​伊春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153000

摘要: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幼儿从小知礼仪、懂礼仪、守礼仪。教师要将礼仪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并渗透到学生的一日生活与学习中,通过营造礼仪教育环境、开展礼仪主题教育、组织礼仪角色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守礼习惯,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关键词: 礼仪课程;德育教育
DOI:10.12721/ccn.2022.15707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构建组织团队,建立工作机制

我国教育领域中众多中学院校应该加大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工作力度,在教学体系中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编印文明礼仪教育资料手册,构建由多个部门和专业教师组成的德育教学队伍,建立完善成熟的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机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中学生明确规定在学校内、家庭中以及社会等场所所要遵守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标准,使学生通过在中学内接受文明礼仪教育,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学生礼仪规范制度,并且针对中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立文明礼仪监督活动,将这些融入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和评价学生综合素养体系中,进而促使文明礼仪教育在中学学习教学体系中的教学地位越来越高。

二、实行一体化教育模式,建设德育网络

中学学校在将文明礼仪教育落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构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一体化德育网络教学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手段将学校内文明礼仪教育、家庭文明礼仪教育以及社会文明礼仪教育进行有机整合[1]。组织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将以文明礼仪文化为核心的主题贯彻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如提倡学生每个月都与家长通电话,了解关心家长的身体健康情况,并且向家长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实际学习情况,让父母更加安心,同时还可以达到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感情的效果。在学校组织开展家长会时,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让家长十分欣慰和感动。在学生十八岁时举办成人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成长的快乐和身上应该肩负起的责任义务,并且在校园内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行为教育文明

礼仪行为教育并不同于其他教育内容,教师不能通过强行的理论教育对幼儿加以指导,而是需要适当地创新形式,尽可能多地以实践的方式丰富学生的体验措施,及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相对偏低,自身的最近发展区也比较局限,在学习的时候也经常会产生障碍。所以,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本身,在落实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完故事后可问学生,小朋友们通过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哪些道理呀?有的学生会说要尊老爱幼,有的学生会说要学会分享,在故事中渗透文明礼仪行为要素。再比如在区域游戏中,当教师发现,学生彼此之间因为琐事而出现矛盾时,可以先在一旁观看学生的自主处理方法,很多时候完全不需要教师的干预,学生自主地便会解决这些问题。但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无法解决这一情况,甚至出现矛盾激化的趋势,则应该及时地干预。但是在干预中,教师一定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绝对不能因为私心而偏袒某一方。 

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礼仪大国,素称“礼仪之邦”,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资源。礼仪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发展、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倡导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美德。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认识不足,有些人则把传统礼仪文化等同于封建礼教,甚至否定传统礼仪文化,从而出现崇洋媚外的现象[2]。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必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意义。”因此,在新时代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使其与当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将礼仪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五、运用多样化的礼仪教育方法

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学校在开展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礼仪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视频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讲授礼仪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该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礼仪教学中,实现礼仪知识的内化。第二,案例教学法。传统礼仪教育方法过于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学生的兴趣不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或者加入一些时事热点,促使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礼仪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第三,榜样教育法。该教育方法指的是对实现目标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个人或群体,提出明确的肯定与表扬,以此为榜样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进而提高思想认知水平的教育方法。学生渴望得到认可和欣赏,教师可以选择历史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模范人物作为学习的对象,也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选择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优秀品质,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教师应通过榜样教育方法激励学生遵守礼仪规范,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提高他们的礼仪修养。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讲述一些文明礼貌的典型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六、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打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通过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校园文化节、运动会等等,给学生提供施展个人兴趣特长的平台与空间,学习其中礼仪,使学生在各类活动中找到适合他们的活动内容,积极参与活动,发挥他们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更加能激发他们开办活动的自主性和从事活动的自豪感,以此来培养他们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心态。

七、结论:

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与社会任何一方,只有这几方面有机结合、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促进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发展,并最终达成提升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鹏.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策略[J].中国德育,2018(18).

[2]陈薇薇.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文明礼仪失范行为的实证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