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开始对整体城乡规划与建设展开统筹,这也使得我国城乡之间的距离逐步缩小。在规划设计中,政府也愈发重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使乡村建设的更加全面、多元化。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的数量却是其数十倍,因此,在城乡规划设计中,也更加关注乡村的规划与建设。而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也是针对乡村当前的土地浪费、肆意建设以及卫生情况混乱等问题,提出的重要建设方针。对于美丽乡村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设计与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针对乡村建设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农村经济,升级农村产业结构
我国农村数量众多,但是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且生产水平极低,这就是乡村与城市之间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升级农村产业结构。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非常单一化,基本都是以农业为主,随着时代的改革也逐渐增添了养殖业、畜牧业以及手工业,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少部分,因此农村经济久久无法提升。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又鼓励人们进行创业,实现土地的合理化利用,挖掘新兴农村产业模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此减少农村人口的流失。
(二)以人为本
必须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整合社会的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自身意愿,并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与此同时,也要将生态环境与文化保护作为建设的中心主旨,秉承着不破坏、强保护的基本原则。并且在引入新的产业模式后,也不要摒弃原有的产业形式,例如:传统手工艺、农业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在保持农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农村特色,充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三)生态优先
社会建设必须要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要切实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的农业生态特点,围绕农村的生态经济、人居以及环境和文化等方面来发展特色的生态农业。在这个建设背景条件下,可以将乡村打造旅游生态模式,这样即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乡村带来了实际经济效益,而且这也是乡村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对于乡村的建筑整改也不会很大,资源的分配也更加合理化,可谓是一箭双雕。
二、美丽乡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美丽乡村的规划意识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很多政府部门在开展美丽乡村规划时只是遵循一般规律,并没有结合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规划,这除了因为政府部门的人员缺乏美丽乡村的规划意识,更因为村民没有对美丽乡村规划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虽然国家与政府针对乡村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设计,但是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阻碍,导致其无法落实到实处。农村居民和基层干部,都没有正确意识到美丽乡村规划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工作的开展态度并不端正,也导致其中出现一些协调性问题。
(二)过于注重表面的形象工程
美丽乡村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但是许多乡村却只注重于表面的形象工程,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上层政府会通过下乡检查的方式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程度与推行进度,但是乡村只有在检查期间维持状态,一旦检查结束,又会恢复原状。
(三)乡村的建设过于千篇一律
为了更早完成美丽乡村规划的目标,很多乡村在进行建设时都会采取同一种建设方式,这就会导致建设出来的农村大同小异,没有各个地方的特色。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关注着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执行效率,所以并没有深层次的进行挖掘。每个地区都具有各自的文化风俗与地域特点,但是在这种高强度的规划建设压力下,美丽乡村并没有彰显出个性特色,而是呈现出千篇一律的风格,这并不是美丽乡村规划的真正目的。
(四)缺乏后续乡村建设的资金
当美丽乡村规划进行到一定阶段时,需要用资金支持下一阶段的建设工作,但是在上一阶段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就算政府拨款也无法完全顾及建设的每个方面,可能会影响整个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无法让乡村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由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是全国性的,虽然会根据乡村是实际情况进行批次划分,但是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完全依靠政府拨款并不现实,所以后续乡村建设受到了较大限制。
三、美丽乡村建筑规划设计的改善措施
(一)依据地形地貌对其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着眼于乡村的整体布局设计和规划,不仅要充分考虑各乡村整体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还要考虑村庄的居住分布情况,统筹兼顾,并且在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中全面融入自然地貌、农作物、绿化植被等自然因素,逐渐打破传统的乡村建设模式,建设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地貌的形象特点,彰显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美丽乡村。此外,也要与生态环境进行结合,通过自然化的设计模式,推崇生态文明规划建设,形成新的规划设计理念。
(二)统筹配套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和城镇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上有着很大差别,给水、排水、采暖、燃气等市政管道的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进行资金投入前,必须要先做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政府对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拨款本就有限,所以,在开展建设工作前,必须要对其进行整体统筹,增强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配套设施需求,控制建造成本。
(三)结合农村风貌与现代化设计理念
大自然给予村庄的最为宝贵的财富便是农村的田园自然风光,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要将当地地形地貌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因地制宜,开办地方产业,要设计以当地地方特色为主的建筑风格与习俗,充分体现乡村美的主题。在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理念,第一,对于乡村的整体布局不要进行过大的改动;第二,保持原有的乡村风貌,保留传统乡村特点;第三,适当的增设现代化理念,提高建设的便民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乡规划设计的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由于我国乡村占比众多,应进一步加强乡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遵循传统文化特点的同时,打造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乡村,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距离,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优化乡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赵红玲.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2):138-139.
[2]李沭仪.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12):38-39.
[3]方长英,陈圣菊,袁崔帅.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乡村科技,2021,12(11):119-120.
[4]卢禹,宋志华,陈海涛.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