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生基于小组合作的生命教育实践研究——以浐灞丝路学校为例

陈志娟

西安市浐灞丝路学校,710000

摘要: 研究是在国家有关生命教育的文件精神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性研究。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以及经验总结法。在实践结果分析中主要针对生命为主题的班队教研活动,各个学科中生命教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及对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等。
关键词: 初中;小组合作;生命教育;浐灞丝路学校
DOI:10.12721/ccn.2022.1570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初中阶段的生命教育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和生存环境,进而尊重、珍惜现有生活,回报社会和他人,树立正确、健康的生命价值观【1】

目前在学校中的生命教育还并没有自成体系,大多数学校生命教育还只是空白,而即使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小学生也远远多于中学生。然而近年来,出现生命事件的学校往往是中学学校,因此,中学生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初期的初中生正亟待生命教育,不仅是在相关学科中进行学科渗透,而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得中学生获得更坚固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进行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并形成体系,并对生命教育进行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形成完备的生命教育体系。

此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小组合作式的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感。通过小组合作式的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不仅要进行学科渗透,而且还要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形成生命教育的实践框架。通过小组合作式的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发扬生命光辉。

一、生命教育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分析文献得出对主、客观事物认识的研究方法。此次研究中对生命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

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初中七八年级实施生命教育,并在相关学科进行学科渗透。在五六年级结合青春期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青春期教育。

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

二、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 来自国内外生命教育分析的启示

在查阅国外文献时,我主要研究的是德国、日本以及英国的生命教育。这些国家的生命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很多地方也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首先,结合国家历史背景,有针对的进行生命教育。

在德国的生命教育中包含的“朴素教育”“善良教育”都来自他们的两次世界大战历史,以史为鉴的生命教育更容易发人深省【3】。而在我国以往关于鸦片战争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精力往往全部放在爱国教育上,而忽视了生命教育。尤其是在浐灞丝路学校每一年都会在9月18日这天举行爱国主义宣传活动,但是很少提出生命教育的话题,而针对目前生命教育的紧迫性,我觉得在历史学习中加入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应该扩大生命教育的范围

在以往学校的生命教育中,内容主要集中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生命的重要性等等这些生命安全的教育中,而且学校涉及生命教育的学科比较少,主要集中在生物、心理健康以及道德与法制等,而在英国的教育中生命教育几乎贯穿所有学科,比如物理、地理、生物以及工艺学、没血、伦理学和宗教等等。

其实,生命教育还应该出现在历史学科,班会上,还应该出现在语文和科学教育中,更应该出现在劳动教育中,而生命教育的主题也不仅仅停留在生命安全教育上,更应该增加生命教育的深度,比如生涯规划中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比如增加第三课堂中生命教育的延伸,通过研学旅行了解生命,探索生命,体验生命。比如增加挫折教育以及独立性教育。

(二)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成果分析   

在2021年11月份,学校邀请两位专家进行了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展示及评教活动,初中段有两位老师参加班会展示,均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其中七年级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有的小组以疫情为背景,他们把生命的意义放在坚守职业岗位,无私奉献上;有的小组将重心放在国家建设上,首先从做好本职工作(学习)上;还有的小组将生命的意义放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国家给我们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我辈更应该努力潜行,实现自我价值等等,课堂中的精彩发言,结合学科思政,教师的总结又有点睛之笔的作用,使课堂达到高潮;而另一位教师将生命教育的重心放在“感恩回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们共同回忆了自己成长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父母付出的辛苦,最后引导大家用自己最优异的表现回报父母。

最后两节课都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小组合作式的学习与交流方式能够有效的为学生彼此提供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特别是在生命教育中运用,效果显著。”

通过这种集体教研活动,足以说明学校在校级层面上对生命教育的重视,而通过这种形式,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生命教育宣传,我觉得力度非常大,通过教师重视生命教育,这个话题也会受到学生的重视。这样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其次,两位老师选题比较好,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探讨当今青春期孩子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而又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

(三)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在研究中,受到时间和人数限制,我们只在心理、道法、班会以及历史学科中进行渗透生命教育。

首先在心理健康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如《赋予生命的意义》,通过有趣的心理辅导活动以及引人深思的小故事和抒情诗等方法引导学生重视生命价值,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以及热爱自己的生命等等,而《走进生命》则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诞生,在这过程中父母的付出,让学生感到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

在道法课上 ,课程《爱在家人间》和《家的味道》等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温度,当然也有专门讲解“生命”的内容。

在历史课堂上,以典型人物教学来体现生命的价值,通过巴拿马人民反对美国主义斗争中一个学生生命的结束鼓舞更多国民捍卫祖国,体现了生命的舍生取义。通过抗日战争中著名英雄人物他们舍身忘死,将新中国的建立作为毕生的信仰,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生命的价值。

从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间接提到的生命教育到2020年《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在不断受到重视。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努力与创新,让生命教育工作更加符合学情,校情以及社会发展。

文献:

1. 崔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生命教育实践研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5).

2. 杰·唐纳·华特士. 生命教育: 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5.

3. 王定功.德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J].中国教育学刊·德育研究,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