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感染科护理陪护中的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

虞崇崇

长兴县人民医院

摘要: 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在感染科陪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陪护管理评分、消毒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科护理陪护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获得患者的广泛认可,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 感染科护理陪护;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2.15713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感染疾病科是用于接诊各种感染性疾病及肝脏疾病的科室。家属陪护是我国现阶段住院患者的主要陪护方式,此陪护虽然可以让患者的心理得到寄托,但是由于家属陪护人员技能和知识的欠缺,可能会导致护理措施不到位,引发交叉感染,增加护理难度,还会产生一些家庭和社会性的问题。近年来相关文献表明在感染疾病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因此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4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9.10±2.13)岁;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37.33±1.98)岁。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常规护理包括:病房的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基本指标检查等。预见性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成立专门的预见性管理护理小组,包括护士长、责任护理组长、护理人员等成员;(2)对护理小组人员进行专业的预见管理护理培训,使其具备预见性护理管理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并查阅文献制定护理干预方案并严格执行;(3)科室要建立完善的陪护管理制度,在患者入院时便向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讲解感染疾病科的科室管理制度,所有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科室的规章制度规定;(4)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让患者对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包括各种疾病的感染途径、预防措施、陪护卫生与消毒问题等,护理人员要向陪护人员特别强调手部的卫生与消毒,接触病人时要带一次性手套,勤洗手,通过预防感染的措施,避免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5)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饮食,并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每天定时清扫卫生并消毒病房,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保持病房绝对安静,良好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6)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令护理人员可以迅速有效的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护患关系。

1.3观察指标

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管理质量调查表,对各项护理管理指标进行评价,病房陪护管理、消毒质量、护理质量,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质量越高,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满意度分为4等级,分别为:很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用很满意及满意来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采用n及%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t值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在各项护理管理指标方面的比较(x̄±s)

截图1737164637.png表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截图1737164652.png3讨论

感染科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陪护人员可以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对患者生活的打理和心理上的安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服务,能够快速地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但是,多数陪护人员未能够接受系统的培训和教育,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很多时候可能反而会给患者的健康恢复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医院各科室部门对家属的探访都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使得患者的陪护需求同医院的制度发生了分歧,影响到了患者的满意度,埋下了护患纠纷的隐患。

在感染科护理陪护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建立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之上,不仅提高了护理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也增强了陪护人员的护理意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预见性的护理管理理念融入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对病情发展方向做出预判,并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做出一定的防范,减少了潜在不安全因素对患者的威胁,保证了护理管理的安全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陪护管理、消毒质量、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评分等各项护理指标评分方面,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的作用,将其应用在感染科护理陪护中,更加有利于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感染科护理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为患者疾病的安全顺利恢复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幸文娟.感染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6):133+136.

[2]易冰霞,彭东娟,张晓妍.感染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可行性[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8):1229-1231.

[3]刘欣欣,卢瑾,陆黎珍.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应用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2):84-85.

[4]李安英.感染科护理陪护中的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