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联合测绘工作要点及实施策略

刘家奕

宿迁宏宇测绘有限公司,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 现阶段,联合测绘改革是自然资源规划部门的重大改革任务之一,全国多地已经开展试点建设,但成效各有不同,技术标准也略有不同,尤其是测量标准差异较大,统一难度也大。希望随着行政联合审批、多规合一等工作的不断推进,联合测绘标准尽快完善,推动联合测绘尽快落地实施,减轻工程建设企业负担,提高审批效率。下面本文就联合测绘工作要点及实施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 联合测绘;工作要点;实施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1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联合测绘的工作流程

1.1 委托

就目前来说,我国测绘市场复杂多变,国家也在对测绘资质进行相关改革。所以建设单位委托测绘服务机构应审慎选择。在我国多个地区,测绘监管与服务网中查询有资质的测绘单位,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测绘单位委托测量。

1.2 测绘作业

在建设单位与测绘单位签订服务合同后,建设单位与测绘单位应共同确认项目是否具备测量条件,待工程具备测量条件后,测绘单位应根据测绘合同要求组织开展专项测绘作业,在合同约定时限内完成测绘工作,并向测绘质检部门提交联合测绘成果。测绘作业分为外业和内业,对于外业来说,一般的测绘工作人员对于井盖、消防栓等细小的地物容易漏绘,地下管线走向埋深容易弄错,应特别予以注意,对于测绘内业来说,联合测绘各地要求不同,要求提交的资料也不一样,测绘工作人员应详细了解当地规范,提交完整的测绘资料,对于房产测量及规划核实测量,不同软件生成的房产分户图、房产分层图以及管线图会有差别,各地区监管部门对提交的报告格式要求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测绘单位在出具具体报告时应进行人工核查,避免出现错误。对于测绘单位来说,联合测绘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所以测绘单位在开展专项测绘工作前,应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交流和业务衔接,确保提交的数据成果准确可用。

1.3 测绘质检

测绘质检由国家自然资源部门选择指定的单位进行质检,一般是当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或者测绘成果质量检验中心等。测绘质检部门需对测绘单位的测绘质量负责,保证测绘单位提交的数据成果正确可用。测绘单位在联合测绘电子系统上提交了测绘成果后,首先由系统进行自动核查,检查提交的资料是否完整,格式是否正确[2]。然后由质检单位根据测绘单位提交的资料进行现场核查,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后通过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图面核查,如拓扑关系、属性信息等等。质检人员检测完成后需要对数据的数学精度、观测质量、整饰质量、地理精度等进行评价,根据错漏的大小评价测绘成果的质量,有关部门也会参考质检部门的意见决定是否进行验收工作。

1.4 成果提交

在正常情况下,测绘单位可通过各地的联合测绘电子系统提交相应的测绘资料,然后由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如测绘单位出现重大错漏,可以由相关部门将其资料退回,要求其整改后重新提交资料。对于一些小问题,例如部分资料缺失,出现错别字等,经相关部门指出后,补充错漏的资料即可。通过联合测绘电子系统,从资料提交到资料入库全程可以线上办理,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3]。

2 联合测绘的测量精度及方法

2.1 测量精度

任何测绘任务测量精度都是极其重要的。确定测量精度的原则是合理高精度,就是在满足现行技术标准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当前主流测绘手段(如全站仪、GNSS接收机、三维激光扫描、航空摄影测量等)所能达到的精度,比如:特征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05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04m;竣工地形图、平面图除特征点测量精度外,可采用与城区1:500地形图对应的精度,即明显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25m、相邻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不大于0.20m、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5m等。这一精度确定原则也与新型基础测绘倡导的地理实体数据获取精度原则相一致。

2.2 测量方法

就当前来说,进行联合测绘主要还是传统的测量方法,即外业使用GPS-RTK配合全站仪进行打点,内业采用Cass和清华山维等专业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这种成图方式可以保证测量数据质量,但成图速率较低,而且复查地形较为困难。目前已经有很多公司在试验三维激光扫描和航空摄影进行联合测绘,这种新型测绘方式成果直观,测量速度快,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高,作为一种新技术,如果随着科技的发展能将测量精度提高到一定标准,那么这种测量方法将很快能替代传统测量方法,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测量效率。

3 联合测绘质量实施策略

3.1 落实好相关政策法规

联合测绘质量和城市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现如今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测绘工程。我国政府对于联合测绘工程制定了一套法律法规,比如联合测绘工程质量相关、管理监督和质量检查相关、测绘产品相关等。目前使用的管理政策中,也有与联合测绘质量的手段、监督和管理方法相对应的参照依据。但是,目前勘探和测绘相应地法律、规章和政策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在接下来的政策法规工作中,需要对这部分内容加以完善,以此促进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的进步。

3.2 完善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联合测绘来说,管理方式大致可分为人员管理、数据管理、设备管理等。在人员管理方面,要确定测绘人员是否可以完成项目任务,调查测绘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整体质量,考查其知识储备、技术能力、工作水平等。在数据管理方面,要进行数据核查和数据收集,数据信息的收集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如利用全站仪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现有地形图利用等,数据核查则可采用一些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如ARCGIS、MAPGIS等。在设备管理方面,应严格遵守出入库登记与责任人统一制度,谁使用谁负责,保证仪器的使用安全,并且仪器库有专人看管,仪器有专人保养。在针对重点环节时,更要加强质量管理,遵守单位管理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行。

3.3 强化质控管理

要加强质控管理,国家应完善测绘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测绘管理的规章制度与相关要求,加大监管力度,设立专门的测绘监管部门,针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提高测绘行业的质量水准。作为测绘单位来说,也应有自己的一套质量控制体系,并且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让单位内部的技术人员熟悉自己的质控体系。强化质控管理,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提高测绘人员的质量意识时,要充分考虑测绘人员的心理建设、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等等。此外,相关单位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派遣人员外出学习一些优秀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成果质量。

3.4 优化任务分配

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涵盖了对管理范围内的测绘人员开展测绘工作的监督,从而确保测绘工程可以依照测绘程序顺利开展。项目负责人在分配工作任务时候,应该结合测绘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测绘任务进行合理化分配。项目负责人需要兼顾管理和技术,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工程测绘管理能力,还需要了解测绘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项目负责人积极的承担起测绘工作的责任,才可以进一步确保工程测绘工作的有序开展,而普通技术人员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这样才能让项目做得更好。

4结束语

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应按照出台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工作,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载体开展联合测绘政策措施、技术标准的宣贯和业务培训,坚定联合测绘的服务定位,形成高效高质量的联合测绘工作体系,助推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蒙.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0(15):152-153.

[2]梁仕康.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J].居舍,2020(13):113-115.

[3]刘双俞.国土资源管理中新型测绘技术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9(09):155-156.

[4]宋树波.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9(3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