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赵乐

山东工大中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 水环境治理是现代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态质量。特别是在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先进思想中,对水环境治理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和标准。随着我国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水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通过对城市水环境特点的剖析和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水环境治理;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45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特别是针对水环境的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速了污染的处理与整治。但是,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在制订大量的污水处理方案的同时,还要加速生态修复的努力,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才能使污染问题得到有效地控制,提高水环境修复的成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城市水环境治理现存问题

1.1.河岸硬化改造不合理

水环境治理仍然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制约着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河岸硬化改造,是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一大关键要求,通过硬化改造能进一步为水环境体系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如若在前期设计阶段缺乏合理的考量,极有可能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最终影响水环境体系的稳定性,难以切实发挥水环境治理的具体价值。另外,在河岸硬化施工建设期间,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混凝土等,虽然可有效提升河岸基础建设的稳定性,但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水环境协调性,还极有可能降低水环境自身的净化功能。

1.2.河道水环境整体污染严重

从城市水环境的整体污染情况来看,当下污染现象极大地加剧了污染治理的难度。尤其近年来,随着城市内部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工业产业的数量显著增加,而工业生产废水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城市内部水环境的质量。虽然当下形成了一系列工业企业生产的法律法规,集中规范工业生产废水的排放标准,但仍会出现缺乏监管力度和质量的问题,使废水排放严重污染水体环境,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当然除工业污染外,城市内部还存在诸多水环境污染源,整体污染现象仍较为严峻。

1.3.河道水环境控污难度较高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有效管控水环境污染,也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既要满足现代化城市经济建设的根本需求,提升城市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各类水环境治理结构加以完善,又要准确把握其中的污染因素,能够制定针对性防控对策,将污染降到最低。然而从当下水环境控污情况来看,仍存在极大的难点,水环境附近,人口密度大,存在诸多污染源,给管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很多未经处理的污水,违规排放现象更是屡禁不止。而想要切实提高控污能力,需要经历长期的管控过程,方能初显成效。

2.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2.1.控制外源污染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必须严格管控外源污染问题,才能为城市生态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保障。而外源污染的管控,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充分考虑降水因素,尤其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很多地表污染物,会随着雨水冲刷,逐步流入水环境系统中,使得水体污染问题加剧。针对这种外源污染的控制工作,应打破以往单点控制的思维,引入一些现代化治理设备,加强对雨水中污染物的自动过滤处理。如雨水原位自动过滤设备,能有效借助内部的过滤膜完成过滤处理,实现污染控制和治理的理想效果。而且该设备操作更为便捷,能为外源污染控制提升更大的优势。当然除了选用这一过滤设备,加强前期的过滤处理,还可适当结合以往的污染控制对策,如河道防洪与水运。

2.2.控制内源污染

在控制外源污染的同时,也应做好内源污染的管控工作。就城市发展现状来看,内源污染现象较为明显,通过制定合理的管控对策,能进一步为生态修复提供保障。具体来说,在污染防控过程中,可采用绿色生态修复技术,达到污染治理和修复目的。如生物酶底泥和机械淤泥处理技术,都能在城市内源污染管控中发挥成效。前者的生态修复原理,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措施激活内部微生物菌种的活性,从而加快水环境污染物的分解效率。目前,诸多城市在内源生态修复治理的过程中,大多选用二者相结合的治理修复办法,能够提升生态恢复的速度,但整体消耗成本较高。

2.3.修建生态岸坡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中,可选用修建生态岸坡的形式,提升对水体污染环境的修复治理效果。所谓生态岸坡,主要是指在城市水环境的河岸处采用种植绿色植物的方式,辅助生态修复目标达成。相较于其他生态修复技术而言,修剪生态岸坡能有效发挥生态系统的协调作用,打造更具美观性的河道生态体系。利用绿色植物的根系,使之扎根于土壤之中,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河道稳定性,阻挡污染物流入河体内部。而且,这种生态修复技术还具有诸多应用优势,不仅对水环境修复产生作用,还能在无形中达到绿化城市环境、美化城市风貌的目标。

2.4.水体自净系统

在水环境生态修复过程中,应适当利用水体自净系统的建设,提高水体自身的净化修复功能。一般而言,水体自净系统需充分考虑水环境的建设情况以及污染现状,能够整体加以考量合理规划统筹,从而保证水环境整体建设的规范性。而在具体建设期间,水体自净系统的设置可通过增设河道底部草皮,达到吸附污水中的杂质达到净化效果。同时,还可在水生态系统中适当增加微生物,发挥微生物降解的净化功能,有效消解内部的污染物。在此基础上还应不断丰富水体内部的生态多样性,引入更多浮游植物或鱼类,延长生物链,避免河道断面过于单一化,也能为水体自净系统提供支持,形成更加完善的水体生态链。另外,在水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期间,也可适当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水体自净系统的修复效果,提升修复效率,如采用人工处理污泥的形式,可进一步加快河道净化的速度。

2.5.生物促生技术

生物促生技术,主要是指在水体生态修复过程中,可通过加速土著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提升水体的净化能力,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完善高效的自然降解功能环境,与水体自净系统的建构有一定相似之处。生物促生技术的运用能进一步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功能,对改善环境自净能力极为有益,还能有效分解内部的有机污染物。除此外,还可采用水生植被恢复的手段来提升水环境,修复治理的效能,如增加水体中大型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水体内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多水生植物在修复水体环境上具有极好的净化功能,逐步促进水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提升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及结晶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水环境的治理与修复,针对具体的整治情况,采用有针对性、多方位的生态修复技术,从系统的角度来看,逐渐提升城市内在的水环境品质。

参考文献

[1]徐林筝,黄超,曹瑞良,宫经成,洪胜杰.城市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应用[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51(05):88-91.

[2]王青颖,陈卫东,孙颖,张进,马昌友.流域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2,47(02):155-159+168.

[3]李倩.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山东水利,2021,(04):18-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