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建筑设计中人文理念的运用分析

张玉影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建筑事业的繁荣发展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形式,建筑的美观与结构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人文理念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思想,对建筑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附加价值。本文首先说明了建筑设计中人们理念的构建,然后在人文理念的影响下提出了建筑设计的思路,最后分析了人文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为进一步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 建筑设计;人们理念;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1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增加了不同城市之间的人员流动性,大城市的外来人口明显提升。建筑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流动人口的增加有效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各行各业,人文理念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这也体现在建设设计层面上。将人文理念应用于建筑设计,不仅提升建筑的设计感也可以提升建筑的功能性,为人们带来亲和与舒适感,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不断提高的要求。

一、建筑设计中的人文理念构建

(一)时代特征要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使建筑结构和设备系统性能得到大幅改善,还使得空间品质有了巨大的提升。新的技术体系、思维方式和设计观念需要跟着时代及时更新,才能更好的体现城市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建筑的发展总是会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由内而外的变化。绿色建筑创作也应该适应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每个时代的建筑都与特定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风俗习惯、科技力量密不可分。所以,绿色建筑的创作也应考虑时代特性,体现时代特征。

(二)地域环境要素

人文理念中的地域环境要素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地域性是指当地的气候、水源、区域环境等,将以上地域性进行分析后反应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形成对当地环境适应性良好的建筑。狭义的地域性是指建筑用地及其周围的具体情况,例如地形地貌、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周围建筑群的整体风格等,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建筑结构符合地形地貌的分布,同时保证建筑的空间布局、材料以及色彩搭配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整体建筑风格相呼应,最后充分结合建筑结构的功能性与美观性要求,完成建筑的整体设计。

(三)传统文化要素

传统文化要素是人文理念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包含的方面极为广泛,历史背景、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建筑氛围等精神意义上的表现形态均可以归入传统文化中,但传统文化是一种经验与感性的结合,在实际设计过程不同的设计师常常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但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应该先了解不同民族与区域的发展与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了解当地基本的审美标准和建筑通用形式,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独特的设计标准。

二、人文理念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思路

(一)遵守健康舒适原则

如果要想让建筑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仅仅停留在基本物质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在精神层面上给它赋予更高的价值与文化内涵,就是所谓的原则,在设计中增添一些富有文化韵味的元素,从而将人文特性贯穿于绿色建筑过程的各个阶段,最为突出的就是遵循健康舒适原则。因为住户在进行体验时,最看重的就是居住条件是否舒适,这就要求研究人类居住及活动的舒适性指标,兼顾到各种能够引起人们居住舒适度不佳的因素,比如光照、建筑材料的安全性能、温度与湿度、室内外空气的流动性等等,如果某一因素使得居住者不是很满意,就要进行及时的变换,尽自身最大的能力去协调,实现住户满意度的提升。

(二)提倡绿色创意与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中绿色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建筑设计的必要环节。绿色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相辅相成,注重绿色创意的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约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规范行为,降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创意要兼顾经济与功能两面,将设计与生活相融合,促进当地文化传承的同时,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

(三)空间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空间与环境的有机融合指的就是最大化的降低建筑污染,建立以人为本、良性发展的绿色建筑生态系统,它是人文策略影响下绿色建筑设计思路中的主要途径之一,它要求尽可能的做到合理优质与贴近生活。再者,相关的专业设计者还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本地具有鲜明特色自然景观与资源,在参考借鉴国外先进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实现空间与环境的有机融合,还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盛宴与感官上的满足。总的来说,空间与环境的有机融合中需要注意的就是切忌注重细枝末节,要从全局出发,体现出城市生活气息的“活建筑”,更好的发挥出人文策略在绿色建筑中的普及应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三、人文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突出建筑风格,彰显文化内涵

随着我国国民对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与融入民族文化、民族特性与民族内涵,要对建筑设计进行准确与正确的丁文,不仅要突出当地建筑的风格,在一些大城市中还要保证建筑风格多元化,促进建筑事业的现代化与多样化发展。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合理进行不同设计手段的组合,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是建筑融入周围环境,或者与周围环境之间形成过度、渗透等。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动静结合理念,使得人文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升级。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展绿色设计

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这也包括建筑领域。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积极迎合国家推出的政策和理念,加强建筑设计创新,融合科学元素,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日常需求,还能够强化建筑设计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建筑设计当中,要确保建筑具有较好的采光性,还需要考虑如何降低资源损失和污染问题。积极减少资源浪费量、降低污染程度,充分利用可降解资源、风电、太阳能、生物等建筑设计技术,突出北京建筑设计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再者,还需要注重对周边环境的美化与保护工作,采用屋顶花园、墙壁隔热等技术确保房屋温度、湿度适宜。此外,建筑设计中的绿化环境工作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种植树木来调节日光,从而起到更好的空气净化作用。

(三)摄取相近理念,应用先进技术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在不同城市与地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特征,近年来新建的建筑,其设计风格在一定区域内都大同小异,更有商场、办公建筑等在全国各地都是大同小异的,除了城乡与农村等原理城市的偏远地区还存在显著的建筑文化外,城市内的建筑风格一般不再具备当地文化特征。但是,在我国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加强地区文化的保护,将地域文化体现在建筑风格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所有城市中的建筑风格均归为统一,则建筑工程设计就失去了其人文意义,建筑也失去了活力与内涵。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应用人文理念,既保持我国的传统文化风格,又不墨守成规。

四、结语

建筑设计中需要不断加强对人文理念的应用,注重建筑设计中人文理念应用的原则与思路。建筑设计要结合建筑地域与地区环境的特点,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用于尝试文化融合与发展,重视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确保人为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有效性,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设计,实现建筑事业的良好发展,为建筑事业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提供助益。

五、参考文献

[1]周更新.关于建筑设计中人文理念的几点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47):61-62.

[2]于淼祺.关于建筑设计中人文理念的思考[J].居舍,2018(04):87.

[3]赵书杰,殷新.绿色建筑设计的自然人文设计理念——日本绿色建筑考察的思考[J].建筑技艺,2010(Z2):23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