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策略研究

庄筱军 章小军 杨勇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四中学,724203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黄金时期,此时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生理结构和心理特征都在发生急剧变化。初中体育教师应承担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以灵活变通的教学手段、科学创新的教学模式、具体可行的教学实践致力于提高学生身体健康、个性品质、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体育;提高;综合素质
DOI:10.12721/ccn.2022.15802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体育教学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其身体成长,再结合体育精神对学生思想观念的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其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变得逐渐明确,体育教学也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内容逐渐单一化,体育课堂逐渐变得单调乏味,一些学校出现课程设置少、上课效率低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课堂中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在进行长跑体育教学项目时,这个体育项目主要考验学生的耐力和肺活量,但学生在长跑时,常常会出现疲惫和不适的情况,如果教师没有给予相应的关照和辅导,学生很容易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对体育课堂产生抵触的心理。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世界知名的长跑运动员,并且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长跑运动项目的励志故事,让学生学习这些长跑运动员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长跑运动员的事例。然后教师将长跑项目比喻成一个迷你马拉松,在迷你马拉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欲望,促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克服困难,形成坚定的意志。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使原本枯燥的体育锻炼项目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克服种种困难,调动课堂参与意识。

二、关注学生心理状态

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到体育活动的发展背景和名人故事等,根据具体的人物故事和体育故事来加强学生对体育的了解并深入参与到相关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活动能够感知体育锻炼的魅力,而不仅仅是将体育课堂看成娱乐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体育课堂带给学生心理层面正面的、积极的力量。例如,在教授排球时,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看过排球比赛吗?电视中的排球赛事与体育课的教学有什么区别吗?知道我国有哪些奥运冠军吗?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来引出相关人物和体育事件的介绍,然后再向学生列举几个精彩的赛事赛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知欲望。然后再引入排球的基础课程,让学生明白:体育明星的成就都是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让学生从中意识到磨炼自我意志的重要性。教师运用兴趣教学法赋予体育课堂强大的影响力,并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正向的引导。

三、教师要多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刚开始训练某些体育技术动作的时候,一定会出现错误。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在课堂中采取赏识性教学策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不能光挑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而是要找到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亮点之处。例如,学生在学习三步上篮动作时出现了问题,教师不能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要对学生先进行鼓励和肯定。例如,学生手腕运力非常正确或者是步伐非常正确,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做分解动作,等学生对分解动作熟练之后,再一起做完整的动作。即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动作不规范、不标准的情况,教师也不能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要找出学生的亮点,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也要运用鼓励性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而不是被迫进行体育锻炼,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堂。在教学的同时,也要与学生时刻保持沟通交流,指导学生正确进行体育锻炼。

四、塑造学生竞争意识,提高“逆商”

竞争意识已经被认为是对现代人来说一种非常极为重要的认知意识,当今社会无疑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性社会,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谁的行动节奏越快、竞争意识越强,谁就越有可能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俗话说,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在竞争中,意识是先行者,也是驱动者。没有卓越的竞争意识就很难在竞争中取胜。没有卓越的竞争意识,就难以抓住机遇,就会在竞争法则中被淘汰。体育老师就是要在紧凑的课堂上,逐步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例如在课堂比赛中实行奖惩制度,靠前的同学获得自由活动时间,靠后的同学则要继续加强训练,以此激发学生斗志,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及新课程改革不断加快,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必然趋势。初中体育教师灵活运用上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将体育课堂的目标聚焦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知识、技能和人格品德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工作的必然要求,改革体育课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是初中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育人使命。

参考文献:

[1]柯林.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9(11):88-89.

[2]王玺.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153.

[3]倪娣.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J].新课程(教师版),2019(10):215.

[4]俞其仙 .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与中学生学习兴趣之间关系的调查[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S1):54-58.

[5]邓丽霞 .例谈设疑式导课方法[J].广西教育,2013(5):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