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特长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教学策略的研究

黄建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553000

摘要: 学校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具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学生,培养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这些人成为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科学训练方法的体育人才。而作为高校重要的后备人才,高中体育特长生在高中学习和培养中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关注高中体育学生的发展,就是关注祖国未来体育人才的发展。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同时,更要注重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在传统的训练方法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侧重于竞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习知识的培养,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学生不能兼顾培养和学习,学生、教师和教练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在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建立高中体育特长生“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不仅可以不断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技能水平,同时可以加强其文化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高中体育特长生;学训一体化
DOI:10.12721/ccn.2022.15806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主要是指在兼顾学习与训练同步发展的培训机制,主要由体育专业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培训组成。其中,体育专业技能训练具有特殊性和特殊性,是实现自身价值取向的重要保证;文化知识的培养是基础性、大众化的,是实现文化知识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冲突,体育特长生往往运动技能表现突出,学习成绩较弱,导致双向的极端发展。因此,为了有效纠正这一明显的弊端,提出了“学训一体化”这一培养机制的构想,即学训互补的有机结合。要学训并重,优势互补,全面选拔、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在落实学科核心素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构建“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不仅对保障高中体育学生的自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还应奠定以下基础:

一、转变培养观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在奥运金牌战略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引导和约束下,传统的高中体育专业培养机制凸显了明显的金牌至上意识和狭隘的唯成绩论。受此影响,体育特长生在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时,往往采取近乎极端的手段,即完全放弃文化学习,注重自身体育能力的发展,或者放弃自己的体育专业,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来实现彻底的转变。这种偏执行为在制定发展取向时,必然会造成体育专业综合素质体系构建的显著偏差和漏洞,对体育专业未来的自我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教育领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主流形式;在体育领域,通过全民健身促进社会体育的全面发展成为核心内容。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理念也应发生新的变化,应摒弃传统狭隘的价值取向,发展凸显多元化特征的培养机制,以便于为中学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进而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能够充分地体现自身价值,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构建体育特长生适应性和有效性机制

通过调查六盘水市高中的传统优势,可以发现,每一所中学在具备“传统优势”这一共性的特征上,每个高中也有其独特的性质。通过积累与整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育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对六盘水市高中体育特长生在培训理念、培养机制和培养效果存有偏失的现状,如何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借助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构建起彰显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特征的体育特长生培养机制,用以促进与维护体育特长生这一特殊群体在体育运动技能与文化知识修养方面的均衡发展,进而为其未来能够实现健康自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变培养动机的功利性,提高体育特长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动机是促进社会个体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将对社会个体自身素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体系的构建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相对于六盘水市体育特长生,功利性的培养动机对其发展方向的制定具有严重的误导作用。首先,功利性的巨大诱惑会刺激体育专业学生几乎偏执地强调自身体育专业知识的发展,而忽视文化知识在未来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功利性训练动机的存在会导致体育特长生自我发展规划的局限,表现出明显的狭义性;第三,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背景下,功利性培养动机的存在与社会发展的主流形态背道而驰;第四,在我国体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形势下,社会体育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功利性培养动机的存在会导致体育特长生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消除功利性培养动机的诱因,引导体育特长生调整和端正自身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其体育特长,在促进我国社会体育发展中,担当起促进着与维护者的角色,实现体育能力培养与文化知识体系建设的平等发展,成为六盘水市高中体育特长生实现健康发展的首选途径。

四、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体育基础设施是一切体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六盘水市高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基本能够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六盘水高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年旧失修、维护不善、设施陈旧等。因此,作为校方不应将自身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局限于对体育特长生训练需求的满足,而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传统体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筑牢基础之后,学训一体化培养机制的培养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妥善处理好“学训”关系,改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统筹兼顾,和谐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国毅.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1(04):89-90.

[2]徐华为.简论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与管理[J].青少年体育,2020(11):66-67.

[3]李国军,王旭.高中体育特长生特色培养方案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3):133-134.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