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创新

王琳

中共花垣县委党校,416400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治理创新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创新
DOI:10.12721/ccn.2024.15929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背景

1.1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历程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中国政府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农村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对于农村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为解决我国农村存在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路径。

1.2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目标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态文明体系和乡村治理体系。具体来说,政策目标包括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态环境改善,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些政策目标的提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也为乡村治理创新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1.3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其次,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综合而言,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乡村治理创新的现状与挑战

2.1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治理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首先,乡村治理的现状需要从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在政府引导方面,当前乡村治理已经呈现出更加注重科学决策、依法治理的特点,政府职能转变为提供服务、监督管理和引导协调,促进政府与市场、社会的有机互动。而在市场推动方面,乡村治理已经逐渐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推动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同时,社会参与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支撑,已经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乡村事务治理,推动社会力量更多地参与农村事务治理,促进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和规范化。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治理的现状还需要关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因此,一个全面的乡村治理现状分析,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2乡村治理面临的挑战

乡村治理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首先,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阻力,政府职能转变、市场机制建设、社会参与机制构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其次,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仍然较为缓慢,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和法治精神培育存在一定滞后。再次,乡村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农村教育、医疗、交通、水利等方面的短板问题有待解决。此外,乡村治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也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问题亟待解决。最后,乡村治理还需要面对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等一系列挑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3乡村治理创新的需求

乡村治理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也是当前乡村治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在需要。首先,乡村治理创新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客观需要,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次,乡村治理创新是解决当前乡村治理存在问题和挑战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再次,乡村治理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内在需要。从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来看,乡村治理创新的需求在于政府职能转变、市场机制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在需要。政府需要加强乡村治理的科学决策、法治建设和服务保障,市场需要发挥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社会需要更多地参与乡村事务治理,促进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和规范化。

3乡村治理创新的政策建议

3.1乡村治理体制改革

乡村治理体制改革是乡村治理创新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政府机构设置、职能调整、权责划分等方面。首先,应当加强乡村基层政权建设,完善乡村自治组织和农村社会组织,推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其次,需要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对乡村治理的引导和服务功能,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此外,还应当加强乡村治理体制改革的法治化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最后,还需要加强乡村治理体制改革的协调性,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治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3.2乡村治理理念创新

乡村治理理念创新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它涉及到观念更新、理念转变、思维方式改革等方面。首先,应当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农民意愿,注重民生民生、关心农民权益,推动乡村治理工作朝着民主、法治、透明、便民的方向发展。其次,需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治理朝着生态友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此外,还应当注重社会协同治理,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推动乡村治理形成多方共治的局面。最后,需要注重科技创新驱动,强调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推动乡村治理朝着科技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3乡村治理能力建设

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是乡村治理创新的基础保障,它涉及到人才培养、制度建设、能力提升等方面。首先,应当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懂农村、懂农民、懂农村经济发展的专业化队伍,提高乡村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其次,需要加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适合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水平。此外,还应当加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乡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后,需要加强乡村治理监督和评估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体系,提高乡村治理的规范化水平。

4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创新

4.1乡村治理模式创新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到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在当前背景下,乡村治理模式创新需要充分考虑乡村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探索符合实际的治理模式。首先,要注重政府引导,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政策制定和规划引领上的作用,推动乡村治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其次,要重视市场推动,充分释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的潜力,培育新型农村经济主体,推动乡村治理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此外,还要鼓励社会参与,激发居民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构建多元化的乡村治理主体,推动乡村治理的社会化和民主化。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的核心在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合作,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方式的多样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4.2乡村治理机制创新

乡村治理机制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关乎到乡村治理体系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当前背景下,乡村治理机制创新需要注重权责清晰,建立健全的乡村治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和乡村自治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权责边界,强化政府的监管和乡村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构建协调高效的乡村治理机制。同时,要注重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的乡村治理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公开透明度,加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与沟通,促进乡村治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此外,还要重视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乡村治理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专业化。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的核心在于权责清晰、信息化和激励机制的构建,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4.3乡村治理文化创新

乡村治理文化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关乎到乡村治理体系的软实力和社会认同感。在当前背景下,乡村治理文化创新需要注重价值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乡村治理的价值引领作用,提升乡村治理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同时,要重视传统文化,挖掘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治理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此外,还要注重民生关怀,关心乡村居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生活,丰富乡村治理的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治理的民生情怀和社会认同感。乡村治理文化创新的核心在于价值引领、传统文化和民生关怀的结合,实现乡村治理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认同感,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持和文化滋养。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章对我国乡村治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乡村治理创新的路径与策略。通过借鉴国内外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本章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未来,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持续关注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丹阳.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2.

[2]郭斌慧.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1.

[3]郑建炯.乡村微治理创新模式与完善推广理路[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

[4]管文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治理主体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