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注射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药物产品之一,具有较强的脱水功能,所以临床常将其用作脱水剂,在脑水肿等疾病治疗领域应用价值非常突出。但是受到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限制,目前我国甘露醇注射液制剂的质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结晶问题等。为了更加深了解该制剂结晶形成原因,找到针对性优化改进对策,以下本文结合具体实验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1预防甘露醇注射液结晶生成的必要性
甘露醇注射液在现代临床医学当中应用频率相对较高,治疗颅内和眼内压高、烧伤引起的水肿等疾病,都离不开该制剂药品。但是临床实践发现,甘露醇注射液普遍存在容易析出结晶的问题,尤其是冬季,结晶产生量更多,这给药品顺利注射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但是实践中也发现,不同厂家以及不同批次甘露醇注射液,其产生结晶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夏季和冬季结晶几率也明显不同,这说明,甘露醇析出结晶问题并不是完全不可改善的,通过一定的工艺优化措施,可以使得该注射液质量得到提升,减少结晶析出量,从而提高其药用价值。因此,对甘露醇注射液结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索预防结晶生成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2甘霹醇注射液结晶试验研究
2.1甘露醇注射液结晶现象观察
试验环境模拟库存环境,最低温度为4℃,结果见表1。通过试验发现,非PVC软袋包装产品最易出现结晶,且晶型是大棱状,易穿破软袋。晶核形成后,随着时间结晶逐渐增多,玻璃输液瓶包装产品会在瓶底部产生大棱状结晶,同时发现产品内苍装的平滑程度影响结晶情况。故建议产品的包装材料内表面要确保平滑,软袋产品装箱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平整,搬运过程要轻拿轻放。
2.2甘露醇注射液内在质量对结晶的影响
同一生产车间生产的软袋产品,在相同的贮存条件下有的出现结晶,有的没有出现结晶,分别对其理化项目进行对比检测,对比结果.见表2。通过试验对比发现甘露醇注射液的PH值、含量、不溶性微粒低时可以减少结晶的析出,故生产过程中应控制产品的pH值、含量在标准量的下限。不溶性微粒在结晶过程起到晶核的作用,成品中微粒的多少、大小直接影响甘露醇的结晶。微粒含量少、微粒小不易析出结晶,微粒含量多,微粒大易析出结晶。所以,在生产中控制不溶性微粒及容器具的洁净度是控制其析出结晶的一种办法。
3优化产品的配制工艺
根据试验结果及多年的生产经验,对甘露醇注射液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具体控制措施如下:第一,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与原料生产厂家的沟通发现结晶与生产过程中原料药是否彻底溶解有关,故产品配制过程中煮沸的时间应该延长,甘露醇煮沸的时间至少应为30min。
第二,灭菌后降温,目前大容量注射剂的灭菌采用喷淋降温的工艺,冷却会使产品的温度急剧下降,考虑到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对比了冷水降温和自然放凉工艺。结果产品放置一段时间后,采用冷水降温的样品析晶现象明显比自然放置降温的样品严重,故建议延长灭菌的冷却时间,降低产品的出柜温度。
第三,生产中溶解原料的温度过高,原料中的极微有机杂质因热分解成极细微粒,致使成品灯检时未检出,而当贮存于与溶解温差大的室温时,又重新聚集而起到晶核作用,诱发析出结晶。甘露醇出现结晶是因为有晶核存在,产品中活性.炭能吸附杂质,减少晶核。故建议在浓配加入活性炭时,增加回流过滤时间,并将活性炭分次加入,起到充分吸附的作用。
4讨论
经过本次实验研究可以总结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首先,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甘露醇注射液贮藏于15C,即有10%析出结晶,与贮藏10℃和0℃无明显差异,故应贮藏于20℃以上环境中最好,建议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尽量控制温度。其次,甘露醇原料的质量对结晶有重要影响。再有,产品的包装形式对结晶的影响。塑瓶产品包外包膜的结晶较不包外包膜的结晶少,外包膜厚平整,且不易透气,保温效果好可减少结晶的产生。通过试验可进--步确定塑瓶甘露醇注射液是否进行外包膜包装。实验还发现,产品内药液多,空间少,空间位置产生晶核的可能性小,故可通过试验增加装量对产品结晶的影响。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上述路径入手进一步改进甘露醇注射液生产质量,但是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原材料质量管控,当前市场上甘露醇原料很多,生产厂家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要选用信得过的产品,决不可使用“三无”产品。所用原料应做必要的检验,比如如将原料配成20%的溶液,在澄明度检查灯下进行对比检查,要选择那些澄明度好、不浑浊、无乳光的原料等。
参考文献
[1] 汪春霞, 黄娇, 郭芳芳. 不同取弃液法对甘露醇液体结晶情况的比较[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11).
[2] 刘军红, 林映美. 20%甘露醇注射液配制工艺探讨[J]. 家庭生活指南, 2019.
[3] 汤婵娜. 预防甘露醇注射液结晶方法的对比分析[J]. 当代护士:综合版(上旬刊), 2017.
[4] 汤婵娜. 预防甘露醇注射液结晶方法的对比分析[J]. 当代护士:综合版(上旬刊), 2017(0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