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世界上死亡原因之一,医疗技术不断提升,此疾病死亡概率也显著降低,但是会导致患者致残,最为常见症状为功能性偏瘫。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加重患者家庭负担[1]。因此最大程度让患者恢复功能,是医疗工作者重要研究领域,本次研究分析早期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中风偏瘫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方法:
单一组在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早期组采用中药封包联合足三里穴、曲池穴注射甲钴胺医治,10日为1个疗程,停止2日后,再治疗1个疗程。选择患者偏瘫部位曲池穴和足三里穴位,使用2副2.5毫升注射器,选取0.25毫克甲钴胺注射液,将针尖对准患者穴位,刺入患者皮下,将药物注射体内,每克穴位注射0.5毫升药物,一日一次。中药封包生产厂家为湖南建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药封包,产品编号为湘械注准20152260158。
1.3观察指标
(1)对比单一组与早期组Batherl及 Fugl-Meyer,分析患者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
(2)对比单一组与早期组治疗效果(采用 Lovett6 级进行分级,显效说明患者生活可以自理;有效:指患者需要他人帮助行走,能够完成基本生活自理;无效是指患者无法自理,生活需要他人照顾,无效是指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1.4统计资料
SPSS26.0作为计算软件,使用[n,(%)]与(x̄±s)计量运动功能改善和临床效果指标,x2与T检验,P<0.05为临界值,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对比早期组与单一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早期组运动功能分数高于单一组(P<0.05)。
表2对比早期组与单一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x̄±s)
2.2对比单一组与早期组治疗效果
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
表3对比单一组与早期组治疗效果[n,(%)]
3讨论
中风主要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血溢于脑的一种症状,患者常常表现为活动受到限制,患肢肌力减退,同时还会伴有视野缺损和障碍。现如今大部分中风患者,会在90日之后出现偏瘫,因此早日治疗,能够促使患者满意度提升,因此在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就需要给予患者康复治疗[2]。早期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属于早期干预治疗模式,与早期康复理念相符,具有强筋健骨、濡养神经和运行气血效果,促使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得到恢复。中药封包属于传统医学治疗方式,现如今发现采用热熨法能够将药物热疗刺激相互融合,促使药效直接作用与患者病灶,具有内病外治效果[3]。在人体特定穴位放置有治疗疾病功效的物质,通过患者黏膜和皮肤,能够进入到人体内,通过经络传导方式进入到人体,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具有运行气血、放松痉挛肌肉、强筋健骨等效果,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早日恢复。我国医学上认为,患者出现中风疾病,主要与气血逆乱相关,因此,采用中医治疗理念,需要将化瘀为核心,在现代医学中观察,患者出现中风,会导致组织血动脉血流发生异常,出现脑组织缺血现象,甲钴胺在临床上属于神经营养药,属于B12和维生素的衍生物,因此会向患者细胞器中移动,有利于神经组织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对于修复神经细胞有重要意义。改善感觉神经与运动的传导,对于缓解患者症状有一定功效。将针刺注射到穴位,直接刺激患者曲池穴和足三里穴,在药物的作用下,能够产生经络效果,有利于患者大脑血液循环,提升患者血管弹性,具有醒脑开窍效果,促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恢复[4]。穴位中注射药物,药效会增加,将针刺、药物与穴位相互融合,能够将循环络向病灶部位运行,药物功效更为显著。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早期组运动功能分数高于单一组(P<0.05)。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通过结果可以了解早期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注射甲钴胺,疗效显著,对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阶段,采用早期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方式,具有安全简单优势,可以在临床上应有。
参考文献
[1]闫凯,薛原,尹贵荣.腕踝针联合甲钴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8):4.
[2]龚海燕.中药封包治疗联合推拿按摩在脑卒中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2):3.
[3]谭集凤,邓梅珍,王朝晖,等.手法按摩配合中药封包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20,19(3):4.
[4]陈璇君,袁佳,罗秋红,等.呼吸训练配合中药封包治疗肿瘤合并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对比研究[J].肿瘤预防与治疗,2020,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