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分析

张春生 田波 巴超 方超 张博宇

鸡西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对创伤骨折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因素进行调分析,探讨相关感染预防措施。方法:以某院最近五年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出经过外科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切口感染问题的原因和治疗经验。结果:经过本次研究分析发现,创伤骨折患者切口感染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并与切口形态以及术后规定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都有关系。结论:创伤骨折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寄较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关键词: 创伤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因素;预防分析
DOI:10.12721/ccn.2021.15708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创伤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疾患,因为该类创伤会造成软组织挫伤,引起水肿,而且在出现切口后也很难保证其在手术治疗前不受到污染,所以大部分创伤骨折患者都会或多或少出现一定的切口感染问。为了更加深入地对该类问题疾患临床治疗情况进行了解,本文结合具体治疗案例展开了一系列探究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从某院最近五年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创伤骨折患者中选取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排除基本临床信息具有可比性,共有患者资料732例,其中男性患者482例,女性患者2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26岁到50岁上下不等。统计骨折类型,包括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两种,患者数量分别为376例和356例。统计患者合并症资料,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贫血以及营养不良几种,患者例数分别为147例、119例、31例和22例。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对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进行掌握,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以及原发病等,同时对手术信息进行归类统计,包括患者手术部位、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清理创口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钢板的使用情况等,然后综合分析这些因素与切口感的相关性。研究病例中的的切口感染有手术部位感染,也有外伤本身造成的感染,按照国际公认的疾控研究标准,此次针对感染部位的定义,主要以术后三十天,或植入假体后九十天内出现的感染为准。具体判断依据如下:其一是手术部位出现脓性渗出现象;其二是对手术部位渗液急性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三是缓和表现出明确临床感染症状和体征。研究过程中对患者术后切口状态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切口有红肿热痛现象,并且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及时使用无菌棉拭子蘸取渗液送实验室检验。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统计病原学信息。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将所统计的资料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切口感染率

本研究纳入的732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3例(3.14%)。

2.2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本研究共发现致病菌35株,具体数据见表1。

微信图片_20250228150031.png

2.3切口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

总结切口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检验表明,患者的年龄、切口类型、是否使用内固定器械、手术部位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具体结果见表2。

微信图片_20250228150033.png

3讨论

创伤骨折在我国为常见病,多发病。在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处理过程中,切口感染的防治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美国,手术部位感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二普遍原因,超过2%~5%的腹膜外清洁手术患者和超过20%的腹膜内手术患者将发生切口感染。美国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CDC)估计在美国每年发生五万以上次切口感染。超过60%的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很有可能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相比,切口感染患者有可能再次住院的机会要高出5倍,死亡率高出2倍。不仅如此,发生切口感染之后,患者的治疗费用护大幅增加,因此,对创伤骨折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创伤骨折患者切口主要以感染革兰阳性菌为主,另外,切口的类型、切口所处位置、术后是否使用固定器械,以及患者自身是否患有合并类基础疾病等,都会成为诱发感染的风险因子。综合来看,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还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两方面核心原因:其一是患者自身的原因,比如体重过高、患者吸烟量大或者患有糖尿病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患者体内细胞状态;其二是手术原因,比如术中大量失血、伤口引流时间过长或者手术医师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等,都有可能形成术中感染。除此之外,术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也有可能带入细菌,比如术前皮肤准备环节等。

除了革兰氏阴性菌以外,常见的骨折创伤切口感染菌还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数据显示,在开放性骨折病例当中,感染革兰氏阴性菌的比例概率大概为55%,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概率大概为25%,其他30% 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类型。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大部分被感染患者的感染菌都是革兰氏阴性菌,所以在临床预防过程中,应当对该类菌种给予高度重视。除此之外,大量临床实践还表明,创伤性骨折损伤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反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切口感染几率。总而言之,造成创伤骨折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也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应当对此形成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在充分了解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措施,以减少患者感染几率,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其中特别是手术环节,医护人员应增强防感染意识,术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执行各项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可能缩短手术切口暴露时间,做好各方面环境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会鹏, 梅晓温. 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研究[J].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6(2):00034-00034.

[2] 李洁, 崔玉洁, 李敏. 闭合性骨盆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 004(005):104-107.

[3] 詹婉茹. 四肢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J]. 家有孕宝 2021年3卷7期, 181页, 2021.

[4] 吴会鹏, 梅晓温. 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研究[J]. 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6, 000(002):P.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