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李梦夏

厦门市金安小学,361000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根据现代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制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使每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使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得到提高。在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解决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3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体育教师进行及时纠正,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学观念没有发生转变

小学体育教学一直在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但是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观念上的,比如,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化课程,对学生的体育运动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疏忽。有的学校的体育教师人数较少,这就导致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体育教师需要负责学校内各个班级体育课程,还要负责学校运动员进行训练,为全市定期运动会做准备,工作量的增大,就导致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成倍增加,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余,很难有精力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课堂教学中依然以教师的教学为主,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依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行进行练习。

(二)学生对体育产生抵触心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与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随时了解外界的发展情况,人们对于娱乐也有了更多的包容性。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才艺培养非常重视,经常在课余时间带领孩子学习舞蹈、乐器等才艺,这在无形之中压缩了孩子课外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现在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玩伴,很少在放学回家后走出家门与小伙伴进行户外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锻炼,在学校里上体育课时,面对有一定强度和难度的体育课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抵触心理。

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能,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由于教师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导致体育课程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增强体育意识,意识到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项目中基本的运动技能,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体能以及兴趣,紧跟时代发展,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理解和掌握先进的体育模式,使体育教学工作充满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二)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体育教师的教学具有专业性,因此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非常重要,只有教师具有过硬的体育技能,才能有效改变体育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进行学习。首先,学校应该改变体育教师选拔的条件,所选拔的体育教师应该以体育专业的人才为主,其具备专业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其次,学校要重视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定期为体育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定期组织体育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培训和交流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能够取长补短,学习到很多有利于体育教学开展的经验和方法,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最后,体育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毅力,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搜索一些国内外优秀的体育教学实例,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特点,整理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体育的方式,通过学习网络平台上所搜集到的体育教学案例,使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进而使学生也喜欢上体育运动。

(三)利用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在家中受到父母的宠爱,缺乏分享意识以及合作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合作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提升。合作教学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以及合作意识。在体育课堂中使用合作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为了一个目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需要全队学生进行合作,只有在队员互相信任以及共同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传球、投球等动作,最终获得胜利。体育教师利用合作教学的模式开展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还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率。

(四)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体育教学技能达到健身还能达到健心的作用。小学生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一样重要,小学生只有存在健康的心理,才能端正运动的观念,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就要建立关于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相结合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机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确保学生得到全面健康教育,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茁壮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体育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寻找到合适的解决策略。学校教师要转变体育教学观念,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探索优质的体育资源,还要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健康教育,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端正态度,正确看待体育运动,使体育教学改革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玉龙.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科普童话:新课堂,2020(34):16.

[2]林荣派.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途径探析[J].读与写中旬,20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