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黎丰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三小学 ,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也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针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实践,不仅能够体现“双减”政策的要求,有效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DOI:10.12721/ccn.2022.15710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双减”主要是对学生校内的作业总量以及作业时长进行全面压减,对学生校外的学科类培训进行全面压减,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的地位更加突出,所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数学是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数感、抽象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思维和运算能力,还能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要求。

一、“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初期,在这个时期如果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就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往往比较乏味,教师用大量的知识来堆砌课堂,学生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也逐渐磨灭了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构建高效课堂

“双减”背景下,更加注重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而想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且有自己的感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讲解者,更多的是引导者,能够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拓展。另外,“双减”政策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意味着教师不能再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解知识,而是要积极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提升教学的效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推理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些教师对于课堂设置并不是十分合理,经常出现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代替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朝着同一答案思考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负面的影响。“双减”政策实施以后,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于学生的课堂地位进行重点强调,教师需要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格外关注,并且采用创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在课堂中实现自我发展。使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室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展开教学。例如,在进行周长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跑操的教学情境引入,并且以多媒体的方式将这样的情境展现出来,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设置问题,再引出周长的相关概念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画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通过推理计算出图形的周长,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推理能力得到增强,学习能力也得以提高。

(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给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涉及大量的计算内容,因此传统课堂以训练为主,很多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开展课程教学,学生需要完成大量数学计算题目,因此在做题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庞大,却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随着“双减”政策推行,学生的作业负担极大地减轻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需要考虑的内容是如何做到教学的针对性,切实保障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数学课程。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逐渐得到尊重,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育活动的价值得以更好体现。“双减”政策的推行实质上解决了教学活动在课下延伸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大量知识,而且还要在课后通过补习班和大量的训练题进行学习,学生一直处于被动训练、被动接受知识的处境中。“双减”政策推行后,教师的教学时间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教师需要考虑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课程重难点知识与基础知识比重的调整,科学地开展教学,提升课程教学效率。

(三)准备教学所用教具和教学方法

运用完备的教具可以直观演示,辅助学生动手操作,创设生动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标倡导教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认真研读新课标,明确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后,还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准备相应完备教学教具,构建符合课标的教学方法,确定适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对于“圆的认识(二)”这节课程,教师需要准备对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也需要准备直尺、圆规、三角板、圆形的纸片等教具。主要确定的教学方法是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学生交流与互动等。还要根据本课重难点,准备层次性的作业,后续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增加作业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逻辑具有条理性,运用简洁、准确、生动、启发性的语言,结合规范书写、生动展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问题,掌握本课知识与技能。

结束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课堂简单讲解数学知识的授课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的深层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带领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学科理论内容的学习,并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模式引导下,在学习观念、思维与学习方法的应用上逐步形成良好体系。最终,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构建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以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加深知识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萌萌.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家庭教育,2020(07):69.

[2]李利,梁文洁,薛锋.智慧教室环境中的课堂互动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案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3):115-121.

[3]余信华,李光树.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