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运动和体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后简称“NASPE”)经过多年的研究,并征求相关领域专家、协会意见,在1995年正式颁布了《面向未来:国家体育课程标准》(《Moving into the future: National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后称“1995年版本”)。随后这部大纲在1995-2013年之间相继修改了二次,在2004年、2013年制定了新的标准,分别是《面向未来: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第二版)》(《Moving into the futur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 2nd edition )》和《K-12国家体育教育标准》(《National standards&grade - level outcomes for k-12 physical education》(后称2013年版本)。这部跨度时间之大的体育教学纲领无论放在哪个时间段在当时都具有一定权威性。从时间角度去分析中美两国体育课程标准的特征变化,从而分析先进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找出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为日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建议,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1发达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变化分析
发达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主要解决问题是“学生体育学习的结果”,其制定的理论基础是来自NASPE提出“受过体育教育”的著名定义。针对上述问题,NAPSE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体育课程标准的有了新的认识,下面主要针对体育课程内容、评价体系变化进行分析。
1.1发达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变化
1995年版本的发达国家体育课程目标包含7条标准,2013年发达国家体育课程目标则缩减到为5条标准。但体育课程标准数量的减少并未影响内容的缺失,其内容合并使得发达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语言描述更具有概括性,经过删减和改动后的一些词语,也能精确的体现出不同时间段发达国家专家对体育课程标准新的认识,其变化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在体现体育社会价值的标准中,1995年版本标准7和2013年版本的标准5相比,对表达学生主观意识上的词语由“理解”变化为“意识”,而“意识”一词更希望学生对学校体育社会价值的认同,变得更加“主动”,形成一种习惯,体现学校体育在社会中价值中的重要性;(2)与1995年的版本相比,在2013年版本中,添加了对“体育素养个体”的描述,更加强调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每一名学生个性的发展;(3)两个版本的标准1相比,1995年版本描述主要强调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在2013年版本中,添加了对“动作技能”的概念。“运动能力”的提高要求的是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是对学生体育学习结果的体现。而“动作技能”概念的提出表达的是学生通过体育课堂中的学习,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从而形成相应的动作技能,更加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
在1995年版本中,从1-12年级体育课程标准共划分出7个水平,(水平一:幼儿;水平二:1-2年级;水平三:3-4年级;水平四:5-6年级;水平五:7-8年级;水平六:9-10年级;水平七:11-12年级)。从1995年版本的学生水平划分的变化可以看出它按照每2个学龄进行平均划分。而2013年版本水平划分则是根据学生学段进行划分(水平一:K-5年级;水平二:6-8年级;水平三:9-12年级)。不同的年龄段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心里变化都是有所不同的,这种划分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特征,而且这种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设计更加方便了发达国家体育课程的设计。
1.2 发达国家体育课程内容变化
针对课程标准的变化,课程标准具体的内容也出现相应的改变。1995年版本每条标准包含“对结果概述”、“学习重点”、“基本的判断标准”三个内容。三部分内容的描述显得较为笼统,比如:在标准2中学习重点描述为:1、使用批判性元素来提升基本的个人变现和特定的运动技能;2、使用基本的批判性元素和特定的运动技能而他人提供反馈;3、通过认同和使用概念来提升难度而逐渐加大运动表现质量。只是从客观层面描述学习过后的学生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而到2013年版本每条标准则直接简化为“基本概述”、“学习结果”两项内容。特别是在“学习结果”中分别从空间,路径、形状和水平,队列和肌张力,策略和战术四个方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提出要求,且要求也随着水平升高逐渐提高,从而将学习结果做到了有效衔接。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在空间领域,学生在不同学段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从而大大提升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可操控性,提高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1.3 发达国家体育课程评价变化
发达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主要分为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1995版本中,NASPE制定多种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同伴观察”、“学生日志”等,同时,给予教师评价案例作为参考从同学、日常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的评价学生,虽然能够全面的去评价学生,但宽泛的评价标准和复杂的评价方法同样会体育教师难以操作。在2013版本中,NASPE选择性的删除了部分评价内容,并且增加了“绩效评估”等新的评价方法和体系,这种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定量的客观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限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同时,这种精简化的评价标准大大增加了体育教师的操作性。
2 启发
(1)加快建立“一体化”联动机制,完善体育课程标准实施。创编从目标、内容、评价一体化的联动机制,创建大、中、小一体化教程体系,从而形成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体育课程体系,真正发挥体育课程标准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2)细化掌握程度,提高可操作性。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相应内容,细化课程目标掌握程度,将其单独制成表格,并用不同等级进行划分,对相应的的词语做出解释,提高体育教师的可操作性。(3)明确课程目标,强调“运动”本质功能。
参考文献:
[1]SHAPE America. National Standards & Grade-Level Outcomesfor K-12 physical education[M].Reston, VA: Author,2013.
[2]汪晓赞,尹志华,Lynn Dale Housner,黄景旸,季浏.美国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历史流变与特点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02):8-15.
[3]伊向仁,张瑞林,陈安,项萍.美国《国家体育标准》与中国《课标》制定、实施和评价状况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6(06):87-91.
[4]龚茜. 中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