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患者在躺下、起床、低头等头部位置变化时会有周围事物或自身短暂旋转样感觉,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部分患者伴随着恶心呕吐、出汗、颈部僵硬等症状,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增大患者心理压力,甚至引起惊恐障碍、焦虑症等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1]。耳石复位是临床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因治疗过程会产生不适感,部分患者对治疗存在抵触情绪,影响治疗顺利开展,为此应以适宜护理干预来辅助耳石复位治[2]。本研究将以行耳石复位治疗的9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例,深入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观察对象:行耳石复位治疗的9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组别:甲组、乙组,各47例。其中甲组,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32~80岁,平均(55.23±5.68)岁。乙组,男性20例,女性27例,年龄30~76岁,平均(54.18±5.25)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甲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前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讲解耳石复位治疗方法、预期效果以及注意事项,对于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后叮嘱患者科学饮食、适当运动等。
乙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实施方法如下:
(1)复位前护理:①询问患者眩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随恶心呕吐症状,有无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头部/耳部外伤史、颈椎病等,协助患者开展声阻抗、音叉试验、前庭功能检查等,综合评估患者病情。②为患者介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机制、耳石复位治疗原理以及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让患者对疾病以及治疗手段有进一步的了解,减轻患者对预后担忧和恐惧,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配合采用视频资料和宣教手册来强化患者理解,获取患者对治疗认可。提高告知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可能导致眩晕加重,但多为可忍受的、一过性的,此为正常现象,患者不要过于恐慌,医生会做出相应处理,来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③因患者长期受眩晕症状困扰,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同患者交流,消除患者内心疑惑,建立患者治疗信心,让患者可以心情舒畅。
(2)复位中护理:保持治疗室环境舒适、干净,准备好抢救物品、氧气、吸痰管、血压计、托盘、纸巾、污物桶等,护理人员握住患者的手,来防止患者坠床。在治疗过程中引导患者倾诉自己的感受,指导患者准确地完成头位的默契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眼震情况以及是否有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了解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变化,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采取镇静、镇吐等对症治疗,安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对治疗排斥感,在不适症状消失后再行手法复位。
(3)复位后护理:在复位结束后患者应半卧位或者向健侧侧卧位休息20至20分钟,叮嘱患者48小时内切不可剧烈快速地头位活动,头立位时可缓慢转头,一周内避免患侧卧位,遵照医嘱服用药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富含钙质、维生素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健康生活作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休息,进行适当身体锻炼,保持身心愉悦,来预防疾病复发。
1.3观察指标
SAS、SDS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复位前、复位后一周焦虑、抑郁情绪,量表临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超出这一范围则评分越高患者情绪越不稳定。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x̄±s)描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结果
复位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位后一周,两组负面情绪均有显著改善,且乙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甲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目前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认为其主要同耳石脱落有关,长期高强度运动、患有耳部疾病(如中耳炎、前庭神经炎等)、患有痛风、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人群更容易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着显著治疗效果,其通过改变患者头部、躯体的姿势体位来让脱落的耳石回到原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眩晕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但在开展耳石复位过程中,患者眩晕症状会有短暂加重,会引起身体不适感,增加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患者治疗配合度,影响复位成功率。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应于整个复位过程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通过积极健康宣教来让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认知,了解治疗中短暂眩晕为正常现象,是治疗的关键环节,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对于情绪不稳定患者护理人员将开展心理疏导,来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在复位过程中医护人员将形成密切配合,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眼震情况,来采取适宜措施,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于复位结束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不同方面为患者提供建议,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加快患者康复速率,早日恢复身体健康[4-5]。在本研究中显示乙组复位一周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甲组,表明了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对行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钟慧球,罗红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体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残余症状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31):104-107.
[2]杨雅洁.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心理状态及复发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9):3199-3201.
[3]李娜,宋林燕.综合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焦虑的影响[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39(05):388-390.
[4]澹台方芳.整体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2):4186-4187.
[5]程茜,张惠荣.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病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