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现阶段,新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这给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迅速调整工作状态,尽快适应新环境,学习新技能,努力实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
1.新媒体环境下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要求
1.1保证新闻的权威性
保证新闻的权威性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之一。与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台的最大优势是新闻的权威性,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广电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要严格遵循新闻权威性的要求,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但是据了解所知,还有部分新闻编辑工作者为了吸取流量,而忽视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或者是在编辑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就会对新闻的权威性带来不利影响。虽然新媒体的发展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人们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时还是会怀疑信息的真实性[1]。但是通过广播电视台获取新闻时,观众很少会产生怀疑,就是因为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始终保持着权威性。所以,新闻编辑工作者在编辑新闻内容时,要以权威性为导向,要经过多方调查,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之后再进行报道。除此之外,新闻编辑工作者也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实现广电新闻的多样化报道。
1.2保证新闻的创新性
不管对于哪一个行业来说,创新都是实现长远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广电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跟紧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脚步,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和内容,确保编辑出来的新闻内容符合社会大众的需要。不仅如此,作为新闻编辑工作者还应该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不断累积经验,同时还要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此来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新闻内容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除此之外,在保证创新性的同时,还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新闻内容进行编辑与剪辑,以此来提升广播电视台的竞争优势。
1.3保证新闻的艺术性
新闻节目除了要具备权威性和真实性之外,还要具备艺术性,这样才能给大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作品。确保新闻的艺术性就需要编辑人员提升文字的处理能力,编辑人员通过对新闻中的视频画面和配音文字进行加工与剪辑,使新闻内容富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以便让大众看到与新媒体不同的新闻节目[2]。只有保证新闻的艺术性,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大众的新闻需求。
2.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2.1与实际生活不符
据调查可知,目前有部分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内容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编辑工作者编辑时政新闻内容时,过于重视报道的方式,而忽视了新闻内容的丰富性。不仅如此,还有部分编辑工作者并没有充分了解新闻内容,就开展编辑工作,这无法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增加了向大众传递错误信息的概率。除此之外,当前还有部分编辑工作者在编辑新闻内容时,没有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并且在编辑的过程中,新闻内容比较单一,这直接降低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效果。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新闻节目的收视率,还会阻碍广播电视台的稳定发展。
2.2时效性有待提高
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来说,时效性是编辑工作者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据了解可知,有部分广播电视台在编辑新闻时,会忽视这一原则。作为新闻编辑工作者,其应该在发生新闻事件时,立刻收集信息并进行编辑,以此来让大众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事件发生的始末,这也是对大众知情权的保证。但是现在许多新闻报道中会出现时间界定不清晰的词语,比如不久前、前几日等等[3]。如果新闻事件是在几天之前发生的,但是却没有及时进行编辑和报道,这样就无法发挥出新闻的时效性,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广播电视台的收视率。如果广播电视台不重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那么大众为了满足自己的信息需要,就会选择时效性高的媒体,这不利于广播电视台的高质量发展。
3.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实现新闻编辑工作多样化的策略
3.1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获取的渠道不断增加,并且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同时也提高了对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要求。互动性是媒体发展与扩大的重要因素,新媒体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就是因为其与大众之间的互动性很强。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与观众的互动比较少,所以无法及时了解观众对节目的真实想法,因此就会出现新闻内容不符合观众需求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传统的编辑工作者要想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性,可以通过搭建互动平台,第一时间获取观众的需求,这样做不仅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还能实现编辑工作的多样化。
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广电新闻编辑工作者,我们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敏感能力,确保第一时间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充分掌握多方真实资料的前提下,为后续的编辑工作奠定基础。如今,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因此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导致了生活中的信息越来越分散。所以,还需要新闻编辑工作者要站在大众的角度上来整合信息,及时捕捉一些大众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当做热点和焦点在融媒体平台上和群众进行讨论互动,可以大大增加媒体的关注度。
3.2深入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
优秀的新闻节目应该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因为只有新闻的意义更加深刻,大众才会更加重视该篇新闻,从而使作品的公共价值得到提升。但是当前还有部分新闻编辑工作者过于重视新闻编辑的数量,而忽视了新闻内容的深入。所以,这类新闻的形式往往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很难吸引大众的注意力[4]。挖掘新闻内容的潜在价值是要以客观发生的事件为基础的。但是受到技术和摄影设备等因素的影响,网上的新闻图片可能是不清晰的,并且对整个事件的记录也不全面。所以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收集相关资料时,就必须处理好新闻事件产生的社会因素,然后再对图片等进行编辑。在处理图片或者视频时,必须要做好对比工作,要在保证事件真实性的基础上再进行报道。对于突发新闻,必须要全面了解新闻事件,并找到目击者核实。与此同时,要想保证新闻内容和图片、视频的准确性,还应该做好辨别工作。
3.3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
在多媒体环境下,媒体行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表现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由于新媒体为大众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新媒体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在此情况下,以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要想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就应该创新新闻内容和传播技术,以此来提升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还应该树立危机意识,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来推进新闻编辑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并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改革计划。首先,广播电视台应该根据自身工作情况,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还要加大对编辑人员的培训力度,还要给其提供学习新媒体的机会,以此来带动自身的发展。其次,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新闻编辑符合大众的需求,并及时解决编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来促进节目质量的提升。最后,还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与完善新闻内容,进而提升节目的吸引力。
3.4保证新闻内容可以引导正确的舆论
众所周知,广播电视台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其也被社会赋予了重要的责任。因此,这就需要广电的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树立责任意识,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应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然后站在大众的角度上,去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避免消极意义的出现[5]。当前,媒体是大众获取信息或者政策的主要手段,这也说明了媒体具有很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在编辑新闻内容时必须要谨慎,避免新闻内容选择不慎,导致社会舆论的方向出现错误。
3.5加大信息类新闻的编辑力度
广播电视台是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并且其具有权威性。因此,广电的新闻编辑人员在编辑新闻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在报道的过程中,编辑人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编辑方式,根据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各自优势,以文字图片和视频、音频的方式在不同的媒体渠道报道,使新闻内容呈现多样化、立体式滚动播报,从而达到最大范围地吸引观众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媒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竞争力,稳定市场地位,就必须实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广电的新闻编辑工作者,一方面要保持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则要主动学习新的传播知识、传播技术、传播思维和传播方法,练就媒体融合传播的真本领,确保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权威性、创新性和艺术性。与此同时,广电的新闻编辑工作者还要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在编辑与报道新闻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报道要求,必须保证播出新闻的真实性。最后,广播电视台还要加大对编辑工作者的新媒体业务培训力度,切实提升新闻编辑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以便为广大观众编辑出更多更优质的新闻节目。
参考文献:
[1]赵虹.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研究 [J]. 新闻传播, 2022, (20): 80-82.
[2]努尔加孜·托力恒.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分析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0, 22 (14): 175.
[3]杨永珍.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分析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 11 (11): 142-143.
[4]石凤婷.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分析 [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 (03): 77-78.
[5]齐子祥.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分析 [J]. 中国新通信, 2019, 21 (22):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