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现如今,我国中学体育在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重大背景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在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相对单调传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学科是当前中国高中基础教育的主要部分,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乘势而上,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素质教育发展趋势的新教学方法,在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培养体育精神,提高学科素质作贡献。
二、中学体育课程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严格推行素质教育蓝本《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教学倾向于“智育”,中学体育教学由素质教育逐渐趋向于“应试教学”,其以体育升学考试为目的,将学生达标率作为评判体育素质教学的基本依据,漠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忽略了全体学生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与身体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不够重视甚至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与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只是使得少部分人获益,但大部分学生却逐渐失去学习信心,无法得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为了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推行全民体育锻炼计划也就成为了势在必行。第二,中学体育课程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体育素质培育是指在先天遗传因素的继承下,利用后天等主客观因素融为一体,把自然人转变为全社会人,把他们从外在的环境获取的知识通过自我内化成人的身体、心理并构成一个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人心理品质和体魄的教育。因此,中学体育课程既能提高学生素质,能改善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同时还能够将思想品德与体育科学结合,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对中学生开展的全面开展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智慧,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中小学生的性格,提高学生个体社会化。
三、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现状
(一)中学的体育设施配备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部分中学的体育设施配备并不齐全,无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尽管当前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门已经规定了中学必须要配齐一定的体育器材和操场设备,但仍然有一小部分学校不能按照规定去做,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因设备条件易发生伤害事件,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降低,也导致了中学体育无法根据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去开展课程。
(二)体育教学理念陈旧
教学改革,教育理念必须先行。但目前的高中体育课程理念仍相对陈旧滞后,大量使用了传统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老师为主、学生主导的教育思想。老师是教学的绝对权威,满堂灌的教育思想严重扼杀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巩固,专长也没有很好的发挥空间。课程与教学的方式较传统滞后,就是没有叙事发现学生的个性需要,没有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的优势,也没有实施因材施教的长处,极大降低了体育课程在中学教育上的重要意义与实用价值。
(三)体育教学模式传统
在中国部分地方,中学的体育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培养也就没有了意义。由于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以致于教师无法很好地实施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课堂上的教学流程也很杂乱,缺乏创意和实效,未能充分反映出学校的教育观念特征,对提高体育人才素质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四、完善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中学的领导以及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
中学体育课程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功能,学校相关的领导干部和老师们需要提高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关注度,要将体育教学放到和学校其他教学工作同等的重要地位上,确立身心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价值观,抛弃以往重智力轻运动的传统思维,继而积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中学生正处在体格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也决定了体育选修课的内容要多样化,教师与时俱进还要与生俱进,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对待学生。现在很多中学生的体育课都只是单纯的跑步,如长跑、短跑、慢跑走等等,无趣的体能训练严重扼杀了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致,与此同时老师在上课时往往只是形式化的进程,缺乏创新思考,使得体育课不仅不能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相反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体育体育课的内容设置也必须富有针对性,例如既可结合运动游戏开展课程,也可开展小型运动竞赛,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体育课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发挥了很好地辅助功能,从而切实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奉献自身的专业价值。
(三)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已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学教师必须调整状态积极投入实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在这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学生健康发展与创新能力也是学校能否立足社会的关键筹码。因此,体育教师们要积极坚持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思想,主动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着力培育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并切实地将体育课中“活”的教育价值表现出来,真正做到老师教有所乐,学生练有所得。
(四)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良好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也能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行为更有素养。大师,从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现实情况来看,中小学的体育课仅仅是一种装饰,教师们的教学活动大多以“放羊”的方式进行,这对他们的身心将有重大影响。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及高校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以提高学生体质为首要目标,并能有效地指导中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活动。中学的体育老师要树立榜样,主动承担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责任,要主动、努力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开设各种课程,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式,力求因人而异,锻炼身体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要以学生为体育学习中心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教科书是核心,体育课程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独角戏。但是,素质教育要求体育课程教学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传统体育教师的独角戏式教学,转变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型教学方法。这就需要老师不但要教授体育课程还要擅于听取学生的观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放在第一地位,甚至是中间地位,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运动经验为教学依据,按照学生的运动兴趣、身心特点、体能需要去开展运动课程。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运动意识、身体全面发展意志,并着重培育学生符合现代发展水平所要求的良好运动品格,运用一定的训练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五、结论
总之,学校在提高教师的素质素质教育水平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体育课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教师从新的角度思考,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学体育教学对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性,分析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现状,由此提出在中学完善体育素质教学的策略,进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强、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发挥作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洪潭.辨识素质教育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致力点[J].体育与科学,2001(1).
[2]蒋心萍.体育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体育与科学,2005(1).
[3]张胜涛.学校体育教育结合素质教育进行改革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4).
[4]曹莉.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教育能力的结构及其培养[J].体育学刊,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