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刘敏

晋城市中原街小学,048000

摘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和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逐步地将各种综合素养融入其中,是当前最为关心的内容。“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标的核心内容,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公平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3.15711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认真学习课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要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解法将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在新时代的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先进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将教材“照搬”给学生,而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时要清楚学生处于什么水平、本学期的知识点之间有哪些联系、学生要掌握哪些基本思想和基本技能,理解哪些知识,最终确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后,教师还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如深入研究数学思想,以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数学文化知识,才能充分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挖掘数学的美。

其次,教师要展开实践探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合作,通过观摩教学和案例研究等方式,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优缺点,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平。同时,意识决定行动,教师应提升探究意识,用探究意识指引个人的探究活动和行为,进一步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在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状况时,教师才能沉着应对、灵活变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指示,综合分析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及方向。数学新课标以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导向,以“三会”来统领“四基”和“四能”,因此如何落实这一课程目标成了教师重点探究的内容。对此,教师要将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从真实的情境中延伸出来,让学生完整经历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经历知识“数学化”的过程,让他们在知识的解析中实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等各项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纵深化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应用意识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中,数学抽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数学抽象可以看作是数感、符号、量感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强化学生对数学抽象的理解,以转变学生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深入学习,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而对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理解数学抽象还较为困难,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设计生活化的问题。

三、构建教学模式,模型意识促思维发展

以往的数学课堂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学生的作用被边缘化,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不利影响。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切实成为学习主体。基于这一点,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独立思考课堂和合作交流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并形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对小学生而言,画图是建立数学模型的最佳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将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化直观。在提取出关键信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以绘图的方式表现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数学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五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步入初中阶段,发散思维对学生展开深入学习有重要作用。

四、渗透数形结合,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图形内容在高年级阶段的占比较大,故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图形进行认知与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为此,教师需要革新教学方式,以直观、系统的展示方式,鼓励学生根据相关几何图形进行思考,侧重要求学生根据图形的变化展开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致力于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完成相关理论内容的学习。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单元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几何图形,例如魔方、行李箱、快递盒等物体,然后拆开某一个图形,了解这一图形的基本构造。其中,学生A发现快递盒其实就是长方体,拆开后发现快递盒一共有六个面,但这六个长方形相对的面相等。有的学生想到,如果长方体盒子拆开后的六个面的长度和宽度是相等的,那么长方体是不是可以变成正方体。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现开展活动,需要在棱长为46cm的正方体纸盒表面均匀地贴上彩纸,贴完后将这个纸盒当做抽奖箱使用,请问:(1)贴满这个纸盒最少需要多少彩纸?(2)如果只在这个正方形纸盒的棱长上粘贴胶带纸固定,请问一卷长度为4.5m的胶带纸够吗?”在该问题的探索中,问题(1)其实就是变相求解这个正方形纸盒的表面积,所以学生可自行制作这样一个正方体,标记出它的棱长,然后得到“正方形的面积为46×46=2116(平方厘米),六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2116×6=12696(平方厘米)”。问题(2)中,学生可使用一卷4.5m的绳子围绕正方形盒子的棱长,直接观察绳子是否可以围满这个正方体。其中,学生B想到“已知46cm=0.46m,正方形共有12条棱,所以0.46×12=5.52(m),现在只有4.5m的绳子,一定没有办法围满”。总之,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操,让他们通过感受与本课相关的理论内容,并在不断探讨、不断实践、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图形的认知度,以开发学生的空间能力和建模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将核心素养渗透于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有效改进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可以为学生的深化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金瑞.基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亚太教育,2022(18):107-109.

[2]刘红慧.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7):193-195.DOI:10.1668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