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知识讲授的结构化、体系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单元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将各个分散的数学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制定整体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等途径让教学的展开从课时到单元、从割裂到联系、从无序到有序,从而推动小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梳理与理解,丰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体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经验的提升。对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主题教学,在此谈几点我的想法。
一、明确大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强化课堂实施效果
大单元化主题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明确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达到怎样的情感态度,教师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后能够更有组织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可以通过通读教材并延伸到学生的学情分析上,明确单元主题知识的重点内容与目标为“熟练掌握进位加法运算极其延伸知识”,辅助小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进行口算,带领学生运用加法、减法对简单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指引学生将数学与生活中事物的简单运算联系起来进行体验,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行感受,达成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总体目标实现的良好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把有联系的、有共同主题的知识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通过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编排教案,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性的梳理,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认知水平和学习效果。
二、规划大单元主题教学步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将每个数学单元中的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分为若干个小步骤进行教学,逐步深入,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有组织的单元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为不同的课堂类型,比如按照基础知识学习课堂、数学问题延伸精讲课堂、复习巩固课堂开展单元教学,在讲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在第一堂课向同学们讲授多边形的基础概念以及求解面积的通用方法技巧,然后在接下来的延伸课堂中为学生精讲与多边形面积运算相关的题目类型以及答题思路、规则和技巧,最后在单元复习课堂中通过小组探究、师生问答交流的途径对所学的多边形面积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按照有序的教学步骤,辅助学生系统化、高效化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合理规划教学步骤,有组织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在单元间建立对所学知识进行连贯性和衔接性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落实大单元主题教学评价,辅助学生反思与进步
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时应当在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总结,既注重能力的外部评价,也注重情感态度的内部评价,通过观察、记录、讨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以检查学习效果并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楼房建筑都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基础?”“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底具备哪儿些特征”,接着要求学生进一步反思思考学习到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那些物体或者实物之间存在联系,反映出哪儿些实质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究图形的特征的积极性,在促进学生积极投入数学活动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图形的特征的积极性。
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化教学的评价与总结是学科良好发展的必要举措,在反思与总结中,小学生能够加深对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通过思考、探究、实验等形式进行拓展实施,帮助小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个所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应当注重单元内部与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好地构造整体结构,从而辅助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同时要关注小学生数学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高效聚焦小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内容与目标,强化小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李超.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J].智力.2020(23):105-106.
[2]李雪莲,李雅杰.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2021(05):29-32.
[3]时若瑜.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单元主题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4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