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针对性护理探究

张岚 吕娟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 随着医学技术持续更新,各种治疗方式也得到持续发展。但由于疾病自身隐私性多数患者会产生严重心理障碍,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又会加重疾病,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研究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不孕不育;心理状态;针对性护理
DOI:10.12721/ccn.2023.1572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72例不孕不育患者,患者均通过临床检查之后确诊为不孕不育。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0.24±1.09)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7例、初中13例、高中及之上6例。观察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30.35±1.10)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6例、初中14例、高中及之上6例。本研究中涉及内容均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基础信息无较大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所有研究对象均被诊断为不孕不育,符合《不孕不育的诊断与治疗》当中关于该病的诊断依据[3]。②患者具备影像学、病理学诊断依据。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的生殖系统病症[3]。②存在心理功能障碍。③合并严重的全身感染病症的患者。④合并焦虑症、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1.3.1研究方法

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1.3.2护理方法

1.3.2.1对照组

所有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健康宣教,并对患者心理负面情绪进行干预,监督患者正确饮食和用药,保持营养均衡,保证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1.3.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之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患者受病情影响,心理负担比较重,容易产生反感、自卑、愧疚心理,加之,在治疗期间可能涉及会阴部操作,患者不适感强,羞涩情绪严重。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应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给予患者尊重、怜悯,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多和患者家属聊天,让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照顾和关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患者受到不良情绪影响,让患者受到家属乐观情绪影响,保持愉悦、平稳的心态。②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详细为患者介绍不孕不育相关治疗方法,提高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让患者熟知治疗和护理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结合受孕过程,引导患者科学的进行康复。加强不孕不育知识推广,让患者了解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促使患者尽早的恢复生育功能。③认知护理:一对一的为患者提供护理,耐心细致地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认识,并强调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可根据实际情况讲解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来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提升治疗的依从性。了解患者的家庭环境,在治疗当中尽可能为患者缓解压力、放松身心,采取正确的认知,指导患者正视病症。④人文护理:邀请患者的配偶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当中,为患者提供关心和爱护,帮助患者宣泄负面情绪。引导患者参与各种活动,这样可以积极地面对病症的同时也转移负面情绪,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内环境。⑤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病房环境,提高病房干净、整洁度,降低病房仪器噪声,保持病房安静,让患者能更好的休息。在病房粘贴不孕不育宣传图文,既然患者心情保持放松,同时也达到健康知识宣传作用。

1.4观察指标

①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统计存在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②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1]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根据得分可划分为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69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

1.5统计学方法

将本文中涉及的数据输入到SPSS26.0系统中。通过均数±标准差(x̄±s)对计量资料进行验证,计算t值。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理状态

72例不孕不育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各36例,均占50%。

2.2护理效果

患者在护理之前焦虑、抑郁情绪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在经过针对性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文主要研究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总结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所发挥的效果。研究表明,不孕不育患者心理情绪受影响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家庭功能。女性在家庭中肩负儿媳、妻子等角色,在人际交往中矛盾较多,而不孕不育女性对家庭愧疚,心理不健康,更难适应家庭、社会角色,在问题沟通、解决方面较差,情感介入、反应及行为控制方面更是比正常育龄女性差。②年龄。随着年龄增加,妊娠概率越小,面对社会舆论,容易产生愤怒、负罪、孤立感。③教育程度及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越高,自我要求越高,一旦出现不孕不育受挫,也容易发生负面情绪。而经济条件不好,患者难以接受更好的治疗,加之,增加了家庭经济,患者心理压力更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不孕不育症患者的主要心理状态为焦虑和抑郁状态,为患者通过针对性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主要是因为针对性护理在干预过程中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护理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患者心理状态和躯体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更好,当患者情绪保持稳定时,可以更好的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工作,不仅医护人员工作更好开展,且护理和治疗的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侧面的了解,包括其他亲友或者是其行为表现有关的心理学反应做对应的判断。此外,对于有关人群的心理特点,通过长期的工作可以积累对应的经验。虽然每个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不同,但是大方向上多数情况都在常规性的特点之中。因此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日常要做好有关经验分享以及行业专业技巧学习,由此来应对多数情况所需。而特殊情况则交由更富经验以及能力突出的护理人员做针对性的调整,将有关工作尽可能流程化、专业化,避免个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工作疏忽。尤其是现在互联网媒体发达,一旦产生负面问题以及矛盾纠纷,通过互联网短视频等多种影像材料的传播,会对患者本人家属以及整个科室构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发展也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在整体的护理工作中要有更强的危险防控意识。在沟通互动中,护理人员自身要有更强的专业素养,在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上要更为突出。这样不仅可以控制自身的负面情绪带来了影响,也可以通过自身稳定的情绪来感染患者以及家属,避免其患者、家属暴躁的情绪而导致工作矛盾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龙艳喜,杨琴,李煜阳,等.辅助生殖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学争鸣,2021,12(04):75-78.

[2] 黄钰景,庄严,李楠.不孕症妇女心理弹性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6):984-987.

[3] 林文勋,周茂,张敏.女性不孕不育患者抑郁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4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