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信息化视域下的中学音美学科艺术欣赏教育的现状
对课业繁重的学生而言,音美学科是一门可以让他们紧绷的神经得以适当放松的课程,而中学音美学科欣赏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成了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发散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对音美学科教师而言,上好一节音美学科欣赏课程、引领学生欣赏美的元素,并鼓励他们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却绝非易事。虽然音美学科并非是高考科目,但是音美学科这一学科所能发挥的价值却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即便当前的音美学科艺术欣赏教育已经实现信息化,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如大多数学生对音美学科的欣赏和鉴赏能力较低、学校和教师对音美学科教育不重视,音美学科堂教学效率低等,均会对提高学生欣赏音美学科的成效带来不利影响。
2教育信息化视域下的中学音美学科艺术欣赏教育的优势
2.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美学科欣赏作为艺术类学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音美学科艺术欣赏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音美学科科目对绝大多数中学学生而言,是非高考项目,对音美学科欣赏的学习,也需要一定意志力。近年来,音美学科艺术欣赏教育也开始尝试进一步的动手实践和适当深入的音美学科评论,结果却收效甚微。但很多音美学科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时,例如,放一些优秀纪录片的片段,如《艺术的力量》等,就会发现很多学生逐渐对音美学科欣赏课程产生了兴趣,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2.2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美的体验
音美学科作品的价值本质上是由音美学科家和欣赏者共同创造的。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强化学生对美的体验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教学的视域下,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媒体信息都可以得到很好地结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也是非常可观的。音美学科教师在音美学科欣赏的课堂上,适当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充分营造出与欣赏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想象与思维空间,引发学生对美的深入思考。例如,在讲授“变化的自然万象”这一部分内容时,用多媒体播放一曲《高山流水》,就会让学生在这样情景交融的环境中尽情聆听与欣赏,给学生带来美的别样感受与情怀。
2.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通过一些研究发现,根据大环境的发展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化视域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其直观而立体的画面、海量而实时的信息资源和较高的传播效率而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认可。例如,在讲授“各异的风土人情”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音美学科教师只采用传统的解说教学,不借助其他设备的话,则会相对枯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并不深刻;但如果先播放一些各地风土人情的视频和发展进程,以及古今音美学科家对其的探讨与鉴赏,学生则会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会更为深入。
2.4有利于扩展教学资源并优化教学过程
教育信息化视域的特点之一即为资源共享,其庞大的信息资源与开放性也是传统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其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首先,资源是动态的,也是及时的,从而决定了将信息化技术和传统教育相结合可以得到最全面、最贴近当下的教学素材;其次,信息化资源极为多样性,视频资源、音乐资源等可以有效结合,这也是多元化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利用的充分体现。音美学科欣赏首先是一种视觉形象感知,有时可能会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很多内容仍然需要用心灵去体会和感受,而教育信息化视域更为直观,这种直观的视觉观察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优化教学的过程。
3教育信息化视域下的中学音美学科艺术欣赏教育优化建议
3.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情境设定
音美学科欣赏作为一种艺术教学,其学习过程始终离不开对良好氛围的营造。因此,音美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营造出与课堂相关的情景氛围,令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欣赏,充分感受艺术形象,最后可以形成概念表现,并从中提炼出与课程相关的音美学科元素,满足学生的探求心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知考虑得足够充分,并将这种艺术感知带入到授课过程中。
3.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师生互动
在新课改的实施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相比传统更为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时也可以让学生适当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畅所欲言。信息化视域下,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突出其主体地位;同时,其功能的互动性,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主动思考与表达。传统的授课形式都是教师传授为主,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欠佳,师生交流的机会也相对有限,从而少了对音美学科作品的思考深度。因此,音美学科教师要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尽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同学之间合作探究学习,在欣赏作品时多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
3.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化赏析
传统教学方式中,音美学科欣赏课程仅仅依靠教材中静态的音美学科作品的缩印版图片进行教学,单调而乏味,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对音美学科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和立体化的欣赏,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都大打折扣。因此,音美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施动态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美学科作品的动态美,
3.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重难点突破
教育信息化视域下,对音美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重难点方面的突破,是一种较为良好的手段,可以将声音与色彩、动态与静态均进行有效结合,将抽象转化为具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例如,在教授“异域的憧憬”这部分内容时,除了介绍唐三彩中是怎样对异域的胡人进行描绘之外,还可以将作品进行动态展示,让作品活起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创作意图,使得音美学科欣赏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清晰化、明朗化。例如,教授“走进博物馆”这一部分内容时,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纪录片,生动展示博物馆中的藏品以及博物馆的变迁,例如,《敦煌画派》《卢浮宫之旅》等,让学生走进作品背后的秘密,也会令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热烈。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美学科艺术欣赏教育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教学活动,却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音美学科作品是文化与美的传播载体。对学生而言,学习音美学科欣赏,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教育信息化视域在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音美学科教师也应当顺应教育发展,持续创新教学方式,革新教学理念。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融入音美学科欣赏中,同时,中学音美学科欣赏,也需要师生一起努力,让教育信息化视域在中学音美学科艺术欣赏教育中,发挥其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少武.中学音美学科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科普童话,2020(27):150.
[2]陈小颖.中学音美学科艺术欣赏教育探析[J].广西教育,2019
(46):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