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对中国未来发展做出新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一、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改革开放之初,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并把共同富裕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
2、共享发展成果是我党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能停留在一部分人的先富上,也绝不能满足于少数人之间的“共赢”和局部地区内的小范围共富”。[2]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贫富悬殊的少数人富裕,更不是建立在大多数人贫困基础上的少数人富裕。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地区不能掉队,一个人不能丢下,这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3、物质与精神必须协调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这里所讲的“美好生活”,既包括物质生活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
4、积累和消费必须统筹
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实现过程,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使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和福利随着生产力合理提升。
5、公平与效率必须兼顾
共同富裕不是富裕程度完全相同的平均富裕和同步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必须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一是必须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则,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创新创业先富起来,允许存在富裕程度的合理差别;二是“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三是要把公平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
二、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分好蛋糕”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共同富裕还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因此,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需要做大“蛋糕”。但是,中外发展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或者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分配制度如果不公正,蛋糕做得再大也不可能走向共同富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4]其实,分好“蛋糕”,就是要继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路径,加快缩小收入差距,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1、初次分配尊重“无形的手”
初次分配是必须重视效率、尊重市场的。因此,一是要重视建立知识、技术和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市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充分体现要素价值;二是要理顺不同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建立初次分配收入结构的比例指导线,纠正资本或单一要素所得过高的倾向;三是要重点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快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发展,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四是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打破相关领域的“铁饭碗”,以消除凭借身份就可以“出工不出力,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躺平”现象。
2、再次分配尊重“有形的手”
政府体现国家意志进行再分配,是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环节。一是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加大对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管理,整顿收入分配秩序,清理借改革之名变相增加高管收入等分配乱象。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坚决遏制权钱交易,坚决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财务造假、偷税漏税等获取非法收入行为;二是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合理培育税源,优化税制结构,建立更加有助于社会公平的税收体系。三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的责任划分,合理测算转移支付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科学评估转移支付绩效;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基础,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建设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
3、第三次分配尊重道德的引导
以公益慈善为主的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和谐的收入分配格局。一要弘扬公益慈善文化。从道德层面加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向善、为公、乐施等社会价值理念,形成大众积极参与慈善的社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广大中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增加受赠方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加捐助者的成就感,培育整个社会的公益热情和慈善文明。二要完善多层次慈善体系。在现行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基础上拓展公益基金筹资渠道,创新公益基金产品,加快民间慈善组织发展,把政府指导和市场化运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强化慈善组织运作的社会化、公开化和透明化。鼓励发展网络捐赠、社交平台捐赠和众筹等慈善途径,拓展慈善服务领域,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优抚、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等各种慈善形式,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慈善渠道。三要建立慈善法规和政策。建立有利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法制环境,提升慈善组织监管水平,积极推进慈善事业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相关体系有机融合,推出税收优惠、购买服务、费用减免、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对社会捐赠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和个人的慈善捐赠热情,发挥慈善事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
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做好共同富裕工作的重要前提。坚持不懈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路径,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才能扎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73.
[2]文魁.关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解析[J].北京:政治经济学研究,2021(2):12-1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
[4]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