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农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的资本困境与破解路径

范叶飞 贺立娥 王亮

宜春学院体育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 农村体育教师是农村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自我认同感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直以来农村体育教师面临着个人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制度资本等方面的困境,这些困境会影响到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本文通过对农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的资本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个人资本建设、增强社会资本、提升文化资本、完善制度保障等破解策略,以期为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自我认同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农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资本困境;破解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304
基金资助: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TY17118)
文章地址:

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自我认同感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待遇低下、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许多困境和挑战。这些困境会影响到农村体育教师的自我认同感,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农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的资本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促进乡村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提高其自我认同感,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将从资本困境的角度出发,分析农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的困境,并提出一些破解策略,以期为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自我认同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农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的资本困境内涵诠释

1.1 农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内涵

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的认同感。自我认同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农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的资本困境。要当好一名乡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是前提,有了自我认同才有根深蒂固的乡村教育情怀。农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经济、社会和教育转型的时期,农村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身份、角色和价值的认同感。它涉及到农村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和影响力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在农村社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1.2 乡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的资本困境内涵

资本是指个体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包括个人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制度资本等。个人资本包括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资本;社会资本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等方面的资本;文化资本包括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资本;制度资本包括政策、法律等方面的资本。资本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农村体育教师在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本困境。农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的资本困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乡村体育教师在个人、社会、文化和制度等多个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这些问题导致乡村体育教师在自我认同方面存在困境。

2农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的资本困境

2.1个人资本困境

个人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技能、知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的资源。在“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后体育服务等任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急剧上升。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地区较为匮乏,乡村体育教师极易出现个人资源困境,对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职业认同感偏低。一方面,由于体育师范生不太愿意到乡村工作,特别是不愿意偏远的乡村担任体育教师。研究显示,体育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城市地区较为落后,乡村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老旧的中小学,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比如有的学校没有正规的运动场,或者基本上没有场地,还有学校几乎没什么体育器材,被迫性的“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只能象征性的上体育课。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体育教师大致存在30万人的缺口,且呈现城乡两级分化趋势,造成农村体育教师在工作中身兼数职,造成角色混淆,影响其职业素养及认同感。第二,自我专业发展条件有限。尽管国家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的人数不足三成,未能形成可持续性的职业价值观和专业技能。同时,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绩效考核中往往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所有在地方竞争性不强,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种恶性循环进一步影响乡村教师群体的职业发展,加剧了乡村教师自我认同的困境。

2.2社会资本困境

社会资本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信任、社会网络等方面的资源。以往体育课的长期被边沿化,导致社会对体育课以及体育教师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得不到社会的重视。主要表现在社会地位低下、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导致他们的社会资本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具体表现为:第一,社会地位低下。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校体育仍处于边缘化,体育教师无法得到与“语数外”等教师的社会地位,无法融入学校教育的集体环境。第二,社会认可度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通过系统赋权将农村精英化分为乡村文化精英、经济精英与政治精英。以文化权力赋权便形成了文化精英,体育教师便属于乡村文化精英。但乡村文化精英相较于乡村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来说社会认可度不高,乡村发展更希望从政治和竞技上的支持。

2.3文化资本困境

文化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文化知识、文化背景、文化经验等方面的资源。生活环境不同,所接触到社会文化不同,所拥有的文化资本亦不相同。对于乡村体育教师,所处的生活环境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即在求学阶段所接触到的城镇环境和工作阶段所接触的乡村环境所产生文化资本的对比较大,导致乡村教师在文化资本的价值与所处的生活环境存在较大落差。具体表现为:第一,文化认同存在差异。以消费观念为例,实用性消费是乡村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即注重消费实效,以效果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的消费观念。由于年轻乡村体育教师大多是在城镇接受高等教育,所接触到的消费观念大多为炫耀性消费,即通过对物品超出实用范围的价值浪费,以达到炫耀和展示自身财力和社会地位的目的。因此,便会形成文化冲突。这种隐性的、思想上的文化冲突,将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教师乡村社会的融入和思想观念的动摇。第二,文化融合存在不足。文化融合是指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人群融合其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聚集性等特征。农村文化以古建筑、传统民宿等物质文化和以精神信仰、宗族祭祀等非物质文化为主,具有乡土性、多元性和直观性,但是缺乏开放性。这便造成了乡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环境中缺乏不同文化融合,呈现出求平稳、重经验、轻合作、缓改革的保守刻板思想,不利于专业技术和知识得到了提高,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

2.4制度资本困境

制度资本是指个人在制度环境中所拥有的资源,包括政策支持、法律保护等方面的资源。农村体育教师面临着政策支持不足、法律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他们的制度资本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具体表现为:第一,大政策力度不够,小政策釜底抽薪。尽管国家为提升乡村教师的认同和质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三支一扶)等相关政策,但是每年所给予体育教师的指标有限,如湖南省三支一扶招聘名额超过600人,但是支教招聘人数不足20人且大多未限定专业。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部分地区施行乡村教师轮岗制度并以此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然而就算有优质的轮岗支教教师过来,也只是临时缓解,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第二,法律保护意识不强。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户外性。乡村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老旧的中小学,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而学校体育锻炼活动范围广,组织教学难度大,充满竞争和各种激烈运动,难免会出现种种意外,有时,即便体育老师和学校没有责任,仍要承担“人道主义补偿”,农村家长及地方老百姓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学生一旦有意外损伤,大概率发生“校闹”,学校将承担过重法律责任,农村体育教师希望得到法律的保护。

3农村体育教师自我认同资本困境的破解策略

3.1加强个人资本建设

首先,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农村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提高个人资本,增强职业竞争力。特别是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的乡村体育教师,更加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农村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供给,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乡村体育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最后,需要加强对乡村体育教师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其职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增加其职业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乡村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能力提升、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校体育运动队的带队训练能力,运动项目执裁能力等,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3.2增强社会资本

首先,扩大乡村教师的社会价值。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特征可以实现学校体育发展和群众体育发展双重职能,校内可以很好的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校外可以指导群众锻炼,组织地方体育活动,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政府和学校可以积极促进农村体育教师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同时树立尊师重教的榜样,建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的观念,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环境,认识到乡村体育教师的重要地位。其次,可以通过表彰奖励、职称评定等方式,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如政府组织乡村教师服务慰问活动;颁发20年或30年从业教师荣誉证书、优秀教师参与到乡村治理和地方体育旅游开发中;在各类人才项目、荣誉表彰、评奖评优中,向乡村教师倾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培训机会和荣誉表彰。最后,应该加强对乡村体育教师的关注和支持,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了解体育教师的社会贡献,从观念上改变对体育教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错误认知,遏制体育教师“背锅侠”的现象,重视体育,更尊重体育教师,提高其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可度,让乡村体育教师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3.3提升文化资本

首先,政府和学校可以加强对农村体育教师的文化教育和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文化学习机会和资源,鼓励其考取文凭及专业证书,并参与组织地方政府的体育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提升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其次,应该加强对乡村体育教师的文化认同,可以打通学校体育与地方群众体育发展的通道,也可以让乡村体育教师参与到地方政府的体育产业发展中,比如地方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及管理等,利用乡村地方特色文化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其对于当地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最后,鼓励乡村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的专业技术指导,可以采取“交换生”的形式,支持乡村体育教师去城市优秀学校以及城市教师去乡村学校相关学习,提升农村教师的农村文化素养和城市教师的文化认同,从教育知识、管理手段和组织构建等方面共同推进乡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3.4完善制度保障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体育教师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好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编制标准向乡村倾斜,畅通城乡一体配置渠道,重点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深入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管理团队+骨干教师”组团输出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城镇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并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农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其次,强化法律保障。明确校园运动伤害的责任,告别“受伤即有理”,在充分尊重个体自由的同时,将风险、责任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配,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校闹”、给学校及体育教师松绑,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最后,创新评价机制。基于体育锻炼的校内外相通性,以及乡村体育教师的男性比例比较高,且流失率也比较高等特征,在传统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弹性,发挥老师主导性,标准多样性。比如在校内教学工作评价基础上可增加社会体育指导的评价,在体育成绩的基础上增加锻炼积极性,锻炼效果等评价,科学弹性的评价乡村体育教师,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及创新性。 

5结语

农村体育教师面临着资本困境,这对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发展产生了影响。为了解决这些困境,需要加强个人资本建设、增强社会资本、提升文化资本、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只有通过综合的破解策略,才能帮助农村体育教师实现自我认同的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提高,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农村体育教师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共同推动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OL].教师教育研究,2020,(08).

[2]黄晓茜.嵌入乡土与自我提升——一位乡村教师在社会变迁中自我认同的深化历程考察[J].全球教育展望,2020,52(04):118-128.

[3]陈坤,秦玉友.教师自我认同建构研究进展探析与展望[J].教育学术月刊,2020(05):18-26.DOI:10.16477/j.cnki.issn1674-2311.2020.05.014.

[4]杨屿航,马金晶.教师自我认同感影响因素研究——基于NVivo12软件的质性分析[J].教育观察,2022,11(27):74-77.

[5]黄晓茜.从懵懂抉择到能动嵌入:社会变迁中乡村教师自我认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2.

[6]程岩.教师自我认同及幸福感提升的路径研究[J].辽宁教育,2021(06):74-75.

[7]杨小芳,贺武华.强化教师身份自我认同提升师德公信力[J].教书育人,2021(02):6-9.

[8]焦龙保,龙宝新.从自我认同到他者承认: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化解[J].当代教育科学,2020(11):24-30+79.

[9]杨兵.中小学初任体育教师自我认同及提升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8):94+96.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18.094.

[10]蔡辰梅.教育变革中教师自我认同的制度困境及其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04):22-27.

[11]蔡辰梅,刘岩.变革社会中教师自我认同的资本困境及其突破[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04):9-15.

[12]宋雪珂.农村教师自我身份认同困境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3):30-33.

作者简介:范叶飞(1976-),男,汉族,安徽望江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