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基于五千年文明对自然、人生和社会深刻的思索、探讨和总结,在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薪火相传,是所有华夏子孙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与成长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高校而言,为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现状、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因此,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语文教学课堂当中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文化教育视阈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社会环境复杂,文化多元,课堂中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诚然,大学语文课堂中理论性较强,所教授内容也有一些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传统文化的弘扬陷入囹圄,易让学生感到空洞乏味。恰好青年学生在大学时期是三观的重要塑造期,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认知偏差,去相信一些抹黑中国传统文化的言论,以至于加大了语文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难度。
第二,大学生自身意识不到大学语文课重要性。大学生对待大学语文课的态度浮于表面,游于形式,视其为“水课”,上课不走心。大学语文课虽然没有物理、高数、化学等课程操作性较强,但是语文课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培育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格素养。当前某些大学生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成绩很好道德素质平平,如大学的期末考试过程中,一些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拿到高绩点,在考场上携带纸条、手机等作弊工具,甚至找人替考,丧失诚信原则。
二、传统文化教育视阈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与时俱进焕发新机,多措并举拓宽教学形式
与时俱进焕发新机,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甄别,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社会时代发展变化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采取更开放更多元更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容易学习理解,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动力,激活他们自主探索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动性。比如,在讲解《论文》选则时,可在课后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每三个学生准备一个论语故事和一则论语,而且不限课本内容,其中一个学生负责旁白,另外两个学生进行话语对答,在下一次课堂进行任务汇演。这种以现代人演绎论文对答的形式,既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论语知识的体会,也能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更能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
(二)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加强学生文化素养
提升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就是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围绕学生展开一些列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德育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是大学语文教师要有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以此为教学导向,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的具体工作,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效贯彻下去;二是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从教师教学主导课堂转向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就是说大学语文教师不能再照本宣科地机械化教学,而是要以加强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为教学目的进行科学灵活的互动教学;三是坚持学生本位的学习需求,不论是立德树人,还是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有效的融入,都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而一旦脱离学生的学习需求,势必会起到逆反的教学效果,不仅事倍功半,而且不利于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三)专注大学语文教研,打造传统文化核心课程
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构建高品质化的教学课程,传统文化有效有机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为此,要专注大学语文的教学教研攻坚,打造更多的传统文化核心课程。一是要根据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成立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教研小组,承担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科研任务,做到科学合理分工,做到有效协同合作;二是结合校内已有资源内容、形式,以及校史,打造具有学校特色、教学具有针对性的大学语文传统文化学习的核心课程,以满足当代大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需求。三是积极引进优秀的大学语文教师人才,加强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建设,为开展大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合教学提供人才保障。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虽然会有利于学生记住相关理论知识点,但也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不能执着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采取实践、启发式等教育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实践课,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文化底蕴深厚的场所,如名人纪念馆、文物展览馆等等,让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体会和认识感受语文的魅力,进而对大学语文中的理论和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展开相关主题研讨活动,研讨中,始终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去探寻语文教学中自身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有助于丰富大学语文教学课堂内容,长远来看更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要从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加强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与时俱进焕发新机,多措并举拓宽教学形式;专注大学语文教研,打造传统文化核心课程;注重学以致用实践,重塑大学校园文化风貌等面向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有机有效融入大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其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
[2]鲍鹏山.论语导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