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肉猪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高立鹏

伊春市伊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伊春,153000

摘要: 肉猪的饲养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尤以饲养方法和生长环境条件最为重要。因而,本文重点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 肉猪饲养;饲喂方法;环境条件
DOI:10.12721/ccn.2021.1570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要使肉猪早出栏,提早上市,以取得比较的经济效益,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技术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应该说,除去杂交品种的选择和日粮的合理配置以外,余下最关键的就是如何采用更为科学且适宜的饲喂方法和管理技术,以获得最大的生产经济效益。

一、日粮的配制

日粮配制能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关乎着肉猪生产的增效潜能。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肉猪日粮应该是,既能有效满足肉猪生长发育所需,保证其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从而降低饲养成本并提高最大经济效益。

1.饲料的粉碎度

玉米、稻谷、高粱、小麦等谷物类饲料,皮壳都较为坚硬,将其适度粉碎会利于猪的采食与消化吸收。粉碎细度要把握好,过粗或过细都会降低猪的采食量和饲料的利用率,还有可能引起猪发生胃溃疡的几率。

2. 生喂与熟喂

以上所提到的谷物及加工的副产品糠麸类,在细致加工后均可直接生喂,如煮熟再喂并不能提高其利用率。因为这种饲料经过加热煮熟后,会导致蛋白质变性,生物性效价降低,不但破坏了饲料中的维生素,同时也白白浪费资源和人工。另外,青绿多汁饲料也是如此,只需粉碎或打浆后直接饲喂,因为加热煮熟后同样会损失掉大部分维生素。注意,腐烂或变质的青绿多汁饲料坚决不能喂猪,不然极有可能造成猪亚硝酸盐中毒。

3. 潮拌料与湿拌料

干粉料加入适量水,就可直接用于饲喂,前提是必须保证充足的饮水,这样就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而且既省工又省时,也便于自动饲槽饲喂。干粉料和水的比例要掌握好,在考虑饲料适口性的同时,还能尽量避免饲料粉尘在禽舍内飞扬。调制好的潮拌料和湿拌料的大体标准为,手搼成团,手松开团料即刻散开。如果是炎热的夏季,不宜拌多,掌握好每天的饲喂量,最好是随拌随喂,这样会避免因拌料剰余时间长造成腐败变质而导致猪中毒。

4. 颗粒料饲喂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可选用颗粒料的形式来饲喂,也就是将干粉料制成颗粒状,直径约为8~15毫米。实践证明,颗粒料喂猪大大好于干粉料,能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在10%~12%左右,但不足之处是加工成本相对高一些。

5. 青绿饲料和青贮饲料的使用

接近生长后期的肉猪,其消化机能进一步增强,此阶段可在日粮中增添8%~12%的青绿饲料或青贮饲料,这样不但降低了饲喂成本,还能增加肉猪的食欲,进而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但应注意的是,饲喂量不可过高,不然会由于过高导致猪消化不良,营养缺失,从而影响到肉猪的育肥效果。

二、饲喂方法

1.不限量与限量

显而易见,如果是不限量饲喂,猪的采食量必然要大,自然日增重就会随之升高,其胴体背膘也相应增厚。不限量饲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饲料放入自动饲槽內,让猪随便采食。而另一种方式是每日规定顿数,但每顿都不限量,直到饲槽内略有剩余饲料为止。如果是限量饲喂,猪的日增重就会比前者有所降低,胴体背膘相对较薄,不过,饲料的利用率会相应高一些,但需注意的是炎热的夏季喂剩的饲料极容易发霉变质。

在肉猪的饲养后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限饲。有两种方式可选择,一种是限制猪的采食量,相对于自由采食减少约五分之一。第二种方式就是在降低日粮中能量水平的前提下,仍然实行不限量饲喂。但由于猪的胃肠容纳有限,每日摄入能量的总量自然会减少,因此也一样达到了限饲的目的,并且简单易行。

2. 每日饲喂次数

如何安排肉猪每日的饲喂次数,这就要根据肉猪的生长阶段和日粮组成进行合理的调整。体重在30千克以下时,针对猪的消化容积还比较小,消化能力不高的特点,应采用少喂勤喂的方式,即每日喂4~5次。大约40千克以后,猪的胃肠容积已经增大,消化机能也以逐步达到完善,每日可减少一次。等到65千克时,每日饲喂2次即可。这阶段如果饲喂次数过多,不但会影响猪的休息,也加大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成本。饲喂次数的间隔要掌握好,要充分考虑到猪猪的消化食物的时间和休息。在饲喂时间上应选在猪食欲旺盛时,如夏季要避开炎热的中午时段,选择早晨和傍晚饲喂。

3. 投料方式

投料方式大体两种,一种是饲槽饲喂,一种是落地饲喂。前者还分为普通饲槽和自动饲槽。使用普通饲槽时,根据猪的头数来衡量,原则是保证每头猪都有足够的采食空间,避免弱肉强食。后一种方式现在使用的很少,不但饲料的损失大,而且还容易造成污染,不利于猪只的健康。尤其是当今现代化养猪场,更不会采用。

三、保证供应充足的洁净水

保证充足洁净的饮用水,对猪的健康生长极为重要。应该讲,肉猪饮水量的多少与自身体重、采食多少、饲料性质及环境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因其随时变化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冬季,或者夏季,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饮用水方面不能加以限制,否则会影响到食欲,并降低饲料的利用率,缺水严重时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轻者影响增重,重则会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寒冷的冬季,一定要给猪供应温水,不然会因为水温过低使猪只患上胃肠类疾病,更严禁饮用带冰喳的冷水。有条件的最好安装自动饮水设备,使其始终保持足够的清洁饮用水,让猪只自由饮用。

四、努力打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1. 建立完善猪舍的消毒和疫病防控制度

要认真制定和建全猪场的清毒与疫病防控措施制度。养殖人员应定期对猪舍、使用工具、运动场及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消毒,及时并彻底清除猪舍内的粪便和垫草等污物,并用清水冲刷圈栏、地板、过道等。在防疫方面,应杜绝和控制外来人员的进入,如有外来人员进入须对其衣物等加以消毒处理。密切关注周边养殖场有关疫病的发生与防控状态,提前做好做足相应的预案,一旦发现周边有突发情况,立即启动应对措施。对外要做到有备无患,对内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2. 组群要科学合理化

能够有效育肥的先决条件,是要充分保证每头猪每天都能得到足够的饲料支持,总体生长发育要均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有效缩短其育肥周期。由此也就涉及到合理分群的问题。以品种来分群,可有效避免因生活习性不同而影响采食和休息,甚至相互打架嘶咬,以至造成伤害。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性别、体重及强弱进行分群。如果这几个方面都做到了,同一群的猪只就会生长发育整齐,就会同一时期出栏。

3. 合理的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的合理制定主要是从猪舍的利用率和育肥的效果两方面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猪舍地面的结构,天气环境条件等等。如炎热的夏季,湿度也高,饲养密度就必须降低。而在寒冷的冬季,空气干燥,饲养密度可适当增加。在正常情况下,饲养密度过低,会降低猪舍的利用率,过高又会影响采食和休息,甚至发生争斗伤害事件。据测算,育肥猪的最佳群体为4~5只,但随着群体的发育生长及圈栏的条件,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在环境最优的条件下,以12~16只为最佳。

4. 加强调教

要根据猪的特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训导调教,使猪尽快养成有规律地定点饮食、排泻及躺卧休息的良好习惯。调教好的猪群不但利于自身的健康生长,同时也便于饲养场的日常管理。在正常情况下,猪有大部分时间是用作休息的,且喜欢找高处和较暗处。对此,猪舍应在较暗处铺设一层木板并铺上干燥洁净的垫草,猪大都喜欢在低洼潮湿处、圈角及门口等地方排泄。针对此特点,如在转群前,可在指定的排泄区提前放置少部分粪便和尿液,促使猪到指定处排泄。如仍有个别猪做不到,可专人加以驱赶,不出几日,猪就会养成定点排泄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