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研究

覃月明

湛江科技学院,广东湛江,524000

摘要: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40余年发展,已从“对公立高校的有益补充”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竞争力仍难以与公办院校相匹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师是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的践行者,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必要条件。因此,提升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基于核心素养,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了核心素养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模型,以期为提升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扎根理论
DOI:10.12721/ccn.2023.157107
基金资助:本文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2022 年度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项目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项目编号:CANFZG22016)成果
文章地址: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内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中国的民办高校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经从“对公立高校的有益补充”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中国民办高校的竞争力还远远难以和公立高校相匹敌。高质量的教育被视为民办高校在与公办高校的激烈竞争中存活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优质高校教师成为高校发展的竞争性人力资本,教师素质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教师素质成为了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而教师课程领导力广泛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领导力技能成为了提高中国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同时,2016年中国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自身专业成长的施力者、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成为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必要条件(王莉,2019)。

二、文献回顾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为了实现课程愿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身专业发展,在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课程相关事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引领和指导的综合能力(盛倩,2019;陈红、金波,2020;许锋华、陈俊源,2021)。只有不断加强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培养力度,才能使教师课程领导力得到均衡、全面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别艾君,2018)。教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过程亦是蓄积课程领导力发展势能的过程(许锋华、陈俊源,2021)。民办高校要将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培养核心素养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保证教师高素质、高专业的教育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卢晓方,2023),方能实现民办高校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目标。国内外学界对教师课程领导力进行了广泛研究,但缺乏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研究。学界对课程领导力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校长、教研组长等中层领导上(王淑芬,2018),较少对教师群体的课程领导力研究,对高校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研究则更少;从先导性和紧迫性来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教师课程领导力模式最为关键,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案例研究,更需要从课程理解、设计、决策、实施和评估等各个层面的学理上建构本土化的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的话语体系(王淑芬,2020)。因此,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我国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理论模型,符合教师课程领导力理论研究本土化的需求。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来构建核心素养视域下民办教师课程领导力理论模型。扎根理论是一种通过自下而上的编码逻辑,经过三级编码(包括:开放性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从原始资料中逐步归纳出核心范畴,进而形成新理论或新模型的质性研究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tu1.png

图1 扎根理论流程图

(二)资料收集

研究资料包括以“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及“核心素养”为关键词检索所得的相关文献(10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5个)、以及民办高校一线教师访谈资料(5份)。

四、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

(一)范畴提炼

首先是,开放性编码是对原始素材逐词逐句阅读并编码,基于研究主题提炼出研情境下的概念并将范畴化的过程。笔者通过对收集的研究资料逐词逐句进行编码,基于研究情境提炼出了30个初始概念,然后基于各个初始概念的相互关系归纳出了21个副范畴。

其次是,轴心编码是将开放性编码阶段形成的副范畴往上一个层次进行概括形成主范畴的过程。21个副范畴经过概括形成了8个主范畴。开放性编码和轴心编码过程如表1所示。

biao1.png

最后是,选择性编码是基于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其有机关联,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关于核心素养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故事线”:核心素养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终极目标指向,引领着教师课程领导思想力,规范着教师课程领导实践力,影响着教师课程领导素养培养力。

(二)模型构建

根据对收集的原始资料经过三级编码,形成了以教师课程领导思想力、教师课程领导实践力、教师课程领导素养培养力为核心的完整“故事线”,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tu2.png

图2 核心素养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模型

(三)理论饱和度检验

笔者从文献、教学案例和访谈稿3类原始资料中每类随机抽取2份样本,重新按照开放性编码、轴心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规则进行重新编码,未出现新的概念和范畴,各个范畴之间亦未发现新的关系。同时,编码结果和模型也得到了2位教育管理与领导力领域的专家学者的肯定。

五、模型阐述

(一)教师课程领导思想力

核心视域下教师课程领导思想力主要体现在目标愿景力和理念政策力上。目标愿景力是指教师课程领导中体现出的对素养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愿景的认同与准确定位。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其教师在应以素养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落脚点,切实落实素养愿景。理念政策力是指教师课程领导中体现出的素养本位课程理念的生成力和对教育政策的把握力。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课程教学条件、教学设施等在短时间内难以追赶超越公办院校。但教师对先进课程理念的关注、掌握、应用是不受限制的。民办高校教师应掌握消化素养本位课程教学理念后应用与课堂教学,并于其中积累生产自己的课程思想和哲学。教师是教育政策和课程实践之间的桥梁,要紧跟国家教育动向,充分理解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下的最新教育政策,并在课程实践中落实国家教育政策。

(二)教师课程领导实践力

核心视域下的教师课程领导实践力是指教师基于素养愿景的落实在课程开发、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素养实践领导力。课程开发力主要体现在课程整体规划、课程对需求的回应、课程开发的资源路径三个方面。整体规划是指着民办高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开发的方向,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之中。需求回应是指民办高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时既充分考虑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和办学需求,还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个性需求。资源路径是指民办高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确定课程内容和编撰教材时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为路径依据,并据此对相关资源统整利用。课程设计力主要课程设计理念和设计协同上。民办高校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等课程具体课程设计。设计协同是指民办高校教师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研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思路,协作设计核心素养教学方案。课程教学力主要体现民办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出的学生主体、教学情景、教学机智、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学生主体是指民办高校教师的课程教学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情景是指民办高校教师运用教学最新研究成果、使用现代数字化教学技术,在教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主阵地上体现出来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主导力。教学机智是指民办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动态“意外”情况灵活处理的领导力。教学评价是指民办高校教师基于素养本位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民办高校教师基于优化核心素养培养进行的持续教学反思能力。

(三)教师课程领导素养培养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师课程素养培养力是指教师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文化基础素养、自主发展素养和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力。文化基础素养培养力包括文化素养力和科学素养力。文化素养力是指民办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学生文化自觉的能力。科学素养力是指民办高校教师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敢于质疑、善于批判等科学精神的能力。自主发展素养培养力包括学习素养力和生活素养力。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师课堂不仅授予学生现成的知识,更应在于教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在于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和健康生活的好习惯。社会参与素养培养力包括职业素养力、创新实践素养力和责任担当素养力。就业是学生走出校园独立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职业素养力是指民办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能力,助力学生更好地独立迈向社会。创新实践素养力是指教师课程中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力。责任担当素养力是指教师课程教学中对于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使命感的塑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盛倩.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与提升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79):143-144+165.

[2]陈红,金波.利用博物馆资源提升中学历史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实践初探[J].历史教学问题,2020(06):164-168.

[3]许锋华,陈俊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K-VPI教师课程领导力:模型建构与内涵阐释[J].南京社会科学,2021(11):149-158.

[4]别艾君. 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5]卢晓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混合式“金课”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6(13):168-170.

[6]王淑芬.学校课程领导的实践样态与变革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36):7-10.

[7]王淑芬.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框架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20(11):27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