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眶区肿物摘除围手术期护理探析

刘艳芳 邹翠杰 李爱兰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分析了眼眶区肿瘤摘除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旨在为今后同行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结合某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眼科收治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眼眶区肿瘤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论:通过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护理的科学辅助,这些患者在手术之前的情绪基本稳定,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结论:眼眶区肿瘤摘除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十分必要,良好的护理方法不仅减少了患者临床痛苦,提高了临床手术效果,而且增强了患者自身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了患者康复效率。
关键词: 术前护理;眼眶区肿瘤摘除术;术后护理
DOI:10.12721/ccn.2022.1571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眼眶区肿瘤在眼科疾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患者眼部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眼科患者的眼眶区肿瘤主要包含了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觉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病变等,经常会出现疼痛、结膜水肿、眶压升高的现象。目前,眼眶区肿瘤主要以摘除术为主,此时如果患者住院之后对疾病知识缺乏相关了解,术后观察改变了解不足等,很容易造成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影响治疗效果。另外,由于眼眶区本身神经系统较多、血管肌肉复杂、手术视觉狭小,造成手术难度与其他手术相比较大,术后还经常会出现并发症乃至视力丧失的现象。为此,在眼眶区肿瘤摘除术开展的同时,必须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配合围手术期的护理,在保证临床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患者心理压力。这里结合某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眼科收治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具体的护理策略如下。

1、临床资料

某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眼科收治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该2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4~56岁,平均年龄为36.8岁。这26例患者中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4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视力下降,眼球突出和眼球运行受阻的现象。其中有患者还存在眼睑无法闭合合并结膜水肿、眼睑水肿以及流泪现象。为了保证这些患者的康复效果,在临床治疗中所有患者均采用了眼眶区肿瘤摘除术。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首先,心理护理。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顺利通过围术期。在患者进入医院的时候,帮助患者尽快的了解医院的环境、眼科专家团队、治疗设备和成功案例,通过观察、交谈的方式充分了解患者,并且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情况。众所周知,肿瘤是当今社会中闻之色变的病症,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噩梦,一旦发生必然造成患者出现恐惧心理,引起沉重的心理负担以及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自卑、缺乏自信的现象。眼部肿瘤作为肿瘤的一种,也必然会出现这种特定的现象。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的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对策,给患者讲解有关眼眶肿瘤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手术目的、方法以及效果,并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状,争取得到患者的配合和认同。这样在手术期间能够积极配合手术,增强患者自己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其次,眼部突出护理。由于眼眶本身的体积有限,在内部出现肿瘤以及其他义务的时候,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导致眼球位置会发生一定的唯一,导致眼球突出现象的发生。此时在护理的时候需要及时观察眼球的突出方向,并且准确测量眼球的突出度。在检查的时候,如果患者的眼球突出比较严重,造成眼睑无法完全闭合,则需要注意角膜和结膜的炎症情况,如果验证比较突出则需要提前使用消炎药水和抗生素。另外,恶性肿瘤由于生长速度比较快,很容易导致患者眼眶压力高、流泪以及结膜水肿的现象,此时要注意叮嘱患者尽可能的采取仰卧位或者抬高头部位置,尽可能的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眼部压力,并且用温开水清洁眼部。

最后,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之前要协助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比如B超、CT、核磁共振等,了解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及时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高血糖等手术禁忌疾病。

2.2术中护理

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时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眼别、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在手术前、后进行核对;内容:除上述相同外还有敷料、缝针、缝线的数量。给予心电监护,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警惕眼心反射的发生。特别是术中牵拉剪断眼肌及视神经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变化和患者的反应,如变化范围较大及低于正常范围时,立即给氧和停止牵拉眼肌,症状缓解后再继续手术。

2.3术后护理

首先,一般护理。由于眼眶区肿瘤摘除术在展开的时候普遍以全面为主的,在手术完成之后往往都是等患者意识清醒之后送入病房,并且在6小时之内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患者意识完全清醒之后,采取半卧位,这样方便眼部的静脉回流,减少头部血压的同时,减轻眼眶组织水肿。另外,在手术结束的6小时之内,要叮嘱患者尽可能的避免用力咳嗽,保障大小便畅通,不能剧烈活动,避免因这些因素造成及发行出血。

其次,感染预防。眼眶内感染问题的出现通常在手术结束之后的48小时左右,但不排除有些特殊患者在术后一周出现并发性感染。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疼痛感明显、患者视力下降、角膜水肿以及伤口区域局部红肿等。这个时候,可采用药效较强的抗生素和消炎药进行点滴,避免感染的扩大。对局部还应该采用抗生素眼药水,换药的时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

最后,眼部护理。术后术眼绷带加压包扎48h后换药。观察术眼敷料有无渗血、绷带有无松脱。疼痛时给予止痛药,眶压高时可遵医嘱输注甘露醇,对症处理。

2.4、出院指导

眼眶肿瘤术后有复发的可能,应定期复诊,若出现视力下降、突眼等反应及时就诊。术后短期内存在的并发症,如复视、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大多配合功能锻炼可逐渐恢复。小儿上睑下垂时,应注意视觉剥夺性弱视,指导家属定期拉开眼睑,让患眼接受光线刺激,防止弱视发生,如果半年后仍未恢复,可考虑施行额肌提吊术。眼肌麻痹者可做按摩,复视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逐渐适应。

3、结论

总之,通过对眼眶区肿瘤摘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在这一阶段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另外,在患者手术之后如果存在病情复发的现象,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特别是出现视力下降、眼眶压力增高的问题,更要及时的纠正。由于眼眶肿瘤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痛苦和心理折磨,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做好护理措施,通过心理护理和其他护理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避免患者因压力过大影响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王冬梅, 伍玉洁, 李敏.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23):3.

[2]祁鑫华, 曹丽, 马改平. 临床路径在原发性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应用分析[J]. 特别健康 2020年29期, 199-200页, 2020.

[3]劳峥, 石慧烽, 毕帆,等. 眼眶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附88例)[J]. 现代肿瘤医学, 2022, 3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