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力计量内涵与特征表现
关于电力计量问题的相关研究,可以从其内涵本质与特征表现方面入手。所谓的电力计量主要是指利用相关装置记录用户所有电量,按照收费具体标准,对用户所用电量所花的费用进行科学计算。一般计量工作开展过程中,计量人员可以引入电度表等装置计量用户实际用电情况。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电力计量特征表现主要以下述方面为主。一是技术性特征。电力计量工作开展过程中侧重于强调量化统计,主要运用量化统计工具实现对电力交易过程的科学记录。正式记录过程中,要求相关装置必须满足自动化与智能化等标准,以确保所计量的数据内容科学、合理。二是差异性特征。计量统计过程涉及到的因素内容较多,如设备仪器、计量技术等因素,在这些因素的联合驱动下,会导致计量工作开展过程存在较大差异性。此外,电力计量工作还具备服务性特征。
2 电力计量技术内容
2.1传统人工抄表技术
传统人工抄表技术是工作人员来对每户人家的电表进行抄写,需要在每个地区都要配备专业的抄表工作人员,定期对其电表数据进行记录,用这样的方法来核算电费。这样的方法只限于对个体的管理,并且无法有效地对所有个体进行统一管理。而且这种方法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较为麻烦,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
2.2智能抄表技术
智能抄表技术本身虽然不是最为先进的技术,但是所使用的是智能电表,相比于传统的电表来说,能更好的收集相应的信息和资料,并且能更好地控制用电量。而且智能电表的出现还很大程度上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更加准确,能对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备份,更好地储存数据,这样就实现对用户用电量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2.3远程抄表技术
这种电力计量技术主要是基于通讯技术和计算机下所出现的,自身属于一种现代化的电能测量技术,因为在这其中是利用计算机来对其数据进行管理,所以数据较为准确,利用这样的方法对个体进行管理,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3 电力计量中的常见问题
3.1管理问题
(1)电力计量工作涉及到了很多复杂环节,一旦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出现,计量结果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现阶段,电力企业计量工作中尚缺少完善的管理策略,管理力度明显不够,因此电力结构精确度不够,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了不利影响。
(2)一些人员的操作也影响着电力结果准确性,比方说调试抄表等 操作。
3.2技术问题
为了提高电力计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准确运行就要就要加大对计量工作的监督、检验工作,根据相关的程序进行严格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对电能表、二次压降以及互感器的检验和测试,利用技术的先进性,从而保证计量工作的高效、准确性。还要对计量工作中的装置进行调整和检验工作,根据电力中标准的负荷不同进行计量准确度等级的不同,在企业实际生产之前,做好相关的检验工作,从而保证使用中的工作效率。
4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的对策
4.1在综合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
电力计量的综合管理主要包含工作计划、设备轮换以及统计分析等。第一,在设备轮换时间的分析和统计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主要是针对电力计量中实验报告的标准校验仪等计量用具实施全面的统计和分析,并将统计和分析数据上传至管理系统。此外,计量设备等器具的检定时间和周期也需要融合到统计和分析工作中,且需要将有关数据上传至电力计量管理系统。第二,运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工作计划。主要是以月、季度和年作为计划的标准,合理计划互感器、电能表以及标准设备等相关仪器用具的检定工作。一般以报表的形式体现工作计划。第三,统计分析管理相关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能减少此类工作的周期,并提高其工作质量,故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有记录设备的运用状态、计量工作指标等。
4.2形成报表
在展开线损管理的过程中,要切实完成好分压、风线、分区以及分台管理工作,与此相关的内容必须要予以统计,形成完整的线损报表,将电力计量自动化予以高效应用后,报表就能够直接形成。对电力计量自动化应用后,能够将每个时间段实际耗损展开比对,比方说,可以将每一天的线损清晰呈现出来。从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这样可以获得所需的线损报告数据,对运行状况能够有切实的了解,只要做好分析工作就可了解线路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采用可行方法予以处理,电力供应也就能够保持正常,电力企业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益。
4.3控制系统电压,改变低水平电压
电压水平对于计量设备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所以在系统管理及检修过程中应该做好各项设备的维护工作,重点处理导致低水平电压出现的因素,避免计量设备长期处于低压的运转情况。此外,变电站等用电部门应该积极提高设备维护与升级的资金投入,及时淘汰落后的供电设备,更换故障严重的老旧设备,主动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信息化供电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同时,也需要主动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供电系统运行状态管理效率,保证低水平电压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与解决。
4.4强化新技术应用
强化新技术应用是提高电力计量管理水平、实现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重视电力计量人员的培养,通过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电力计量人员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知识水平,确保电力计量工作的全面展开。在研究电力计量技术的时候,电力企业一定要加大投入力度,鼓励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加强技术经验交流,构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为深入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电力计量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新设备的应用,通过新产品研发,提高电力企业的创新意识,实现电力计量工作的先进性,改善电力计量设备的性能,提高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4.5 完善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制度
在电力供电的相关企业中,要尽力做到电力计量的管理工作,那么就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制度管理,并且完成合理有效的制约机制。之所以要建立科学化的制度建设,是因为它是整个电力供电工作的具体保障。在电力的具体计量工作中,设备也需要进行适时保养,并且制定维修保养的相关制度。也要对电力计量中可能产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管理。对于发生事情后的调查制度也要完善,也要对电力计量工作的质量,来进行制度的设立。在电力供应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中的平等性。针对这些内容进行赏罚分明的制度,同时也要将每个人需要负责的工作,更加落到实处。这样才可以保证计量管理工作,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5 结语
对于电力系统的全面管理工作中,需要将电力计量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因为这一部分是电力企业逐步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体现在日常社会和经济方面。因此,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状况需要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所以当前电力企业需要强化管理,掌握技术管理发展基本动向,扩大技术投入,更好地提升电力计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仇娟.电力计量装置的异常原因分析及监测方法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12):23-24+27.
[2]杨雷.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的思考[J].通讯世界,2017(24):160-161.
[3]赵罡,王炎,杨海波,史艳姝.供电企业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