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教学设计研究

牛玉清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内小学 454850

摘要: “双减”政策背景下,减轻学生的数学作业负担已经迫在眉睫。创新作业布置内容与方式,严格控制作业时间,需要教师一切从学生出发,变“机械”的作业为“生动”,变“无用”的作业为“有用”,变“单一”的作业为“分层”,变“单调”的作业为“协同”,变“碎片”化的知识为“整体”,让数学作业有活度、有温度、有梯度、有维度、有深度,帮助学生舒缓学习压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减负提质
DOI:10.12721/ccn.2023.15724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如何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教学质量,已经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更要顺应减负提质的要求,打破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从而减少学生的负担和压力,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减负提质的内涵和原则

(一)减负提质的内涵

减负提质的真正含义是对学生的总作业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因为以往教师对学生布置的数学作业量较大,对学生的课后生活造成了一些干扰,进而导致学生对写作业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减负提质的要求来布置作业,简单来说就是在控制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且还要给学生增加更多完成作业的动机,在作业内容的选取上要根据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来进行,为学生布置层次性作业,给学生自由选择作业内容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

(二)减负提质的实施原则

当前要想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首先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即以终极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在教学中要有一个清晰定位。以前教师和家长对学习目标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其报很多课外补习班,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减负提质要求下,教师和家长要有一个明确目标,然后再从内容入手,包括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可以降低一定的数量,但是不能降低质量。此外,要想有效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还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去进行,过度的学习压力只会带来负面的后果。

二、减负背景下作业教学策略

(一)明确细化作业目标,采用分层设计作业的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是一种训练与运用的过程,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减负提质要求下进行作业设计时,应针对现阶段学生的理解和思维模式进行分层设计,使A层次的学生学到足够的知识,B层次的学生努力一下可以得到提高,C层次的学生能游刃有余。比如,在《小数的加减法》一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来设定练习难度,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基本作业任务,要求全班学生都要做,也可以设定提升型的作业,让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来完成。这种分层作业的设计,不但可以让班上基础一般的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点,而且可以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额外的扩展训练,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此外,采用分层作业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维护班上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在此期间,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不断改进作业布置的形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得到提升。教师要重视分层作业指导与多层次评估,并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互相帮助,运用日常作业档案、测试等方法,跟踪掌握各个层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提升后期的教学质量,并通过分层作业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二)将独立作业转变为合作作业

大家都知道,小学数学的传统家庭作业都是由教师从课堂上的教材里抽取出来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这些练习题来检验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可以说,在整个学习期间,所有的学生都是独自学习的,会有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忘了要做的功课而参加其他的活动。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导致了在做家庭作业时出现不完成作业的现象,这样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由此,由单一的任务向协作的任务转化也是减负提质要求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一大特色。例如,为解决课外辅导泛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问题,许多学校都在开展课外实践,其中许多都是以合作形式开展的。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某个主题,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为问题的顺利处理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证。

(三)变“机械”为“生动”——让数学作业有活度

新课程标准倡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和谐发展。因此设计作业时,教师不仅要研究数学内容,还要研究与之有关的时代生活,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现代生活活动中,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趣味的数学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四)营造轻松民主课堂氛围,奠定个性化教学基础

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但其同样具有独特的学科魅力。在“双减”政策下,在倡导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教学思想引领下,教师需要重视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为个性化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每一名学生都有其独特个性,数学知识同样有其独特个性,要将二者进行碰撞,将会获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当学生身心放松时,其思维将处于放松状态,可以随时被激发,若教师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时,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那么学生将更容易与教师产生互动共鸣,会听懂教师所讲的每一道习题,明确每一个数学概念,最终将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并理解掌握,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结束: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其制定科学的作业教学方案,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深挖学生学习潜力,助力学生发现数学魅力,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最终以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数学学科成绩。

【参考文献】

[1]郑雪影.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24):41-42.

[2]范小红.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探索[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