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呼吸内科发热病人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付艳娟 高芳芳 李娜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753200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发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和焦虑程度,并对比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显着低于未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焦虑总发生率同样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着(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可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护理满意度较高,临床可持续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呼吸内科;发热患者;焦虑
DOI:10.12721/ccn.2023.1570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临床中发热现象较为常见,尤其对于呼吸内科患者来说,极大多数的患者疾病类型均与发热相关,甚至有的患者因持续发热而住院治疗,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不适,但不仅仅是发热对患者造成很大痛苦,患者的心理上常因持续发热而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而呼吸内科医治人员在为患者治疗时,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消除炎症和退热上,严重忽略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对呼吸内科发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利于患者恢复。本文主要探究100例呼吸内科发热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占31例、19例,年龄为18~75岁,平均年龄为48.22±15.9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占32例、18例,年龄为19~77岁,平均年龄为50.74±17.24岁,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该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前,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经体温测量,其温度均高于37.2℃,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伴有严重心力衰竭、严重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对药物有禁忌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内容包括:由于呼吸内科患者常伴有发热现象,对身体带来很大不适,加上持续发热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焦虑、害怕等负面心理,因此需要专业心理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前提下,与患者及时沟通,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热原因以及治疗方案,并讲述用药情况和服药剂量,对预后做出准确判断,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耐心、亲切,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更多关于自身发热的认知,进而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同时消除患者对发热症状所形成的传统误解。另外对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可由专业心理医师对其进行干预,并给出指导意见,进而改善心理压力,同时需要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在沟通的同时还要解答患者内心疑惑,合理指导饮食和用药。

1.3观察指标

本文主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 A S)评定患者的焦虑程度,量表主要包括2 0个自评条目,并将15个正向评分和5个反向评分相加后得出总分,其中,SAS评分判断依据为,重度焦虑>6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轻度焦虑为50~59分,经研究表明,本次量表评分有效率较高。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通过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自评表,共发放100份问卷,并全部有效收回,其护理满意度可分为3个等级,即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对实验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显着低于未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参照组,干预组焦虑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着(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x̄±s,n(%)]30.png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着(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n(%)]31.png

3.讨论

临床呼吸内科中常见引发发热疾病,加上呼吸内科患者通常受病情影响,一旦发生发热症状则容易合并一些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损害,若患者伴有急性呼吸衰竭疾病或心力衰竭,应及时发现及时抢救。由于呼吸内科发热患者的发病速度较快,病情严重等情况,进而给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带来很大不安,严重者还会引发心理焦虑,进而对治疗产生一定影响。以往呼吸内科中仅把注意力放在抢救和治疗发热上,严重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变化,但由于呼吸内科患者极易受病情影响而发生焦虑心理,加上一些患者受文化程度影响或缺乏对发热病情的认知程度,常觉得发热是极为严重的疾病,在感受到发热造成的身体不适后,会认为疾病较为严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护理有了较高的需求,因此,临床呼吸内科推出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成立护理小组,了解患者病情程度和发热情况,首先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存在严重心理焦虑的患者,应安排专业心理干预人员为患者进行疏导,进而可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经相关研究证明,对呼吸内科发热患者而言,不仅要注重治疗,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心理焦虑情况,进而显着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由此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通过心理干预还显着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由于呼吸内科发热患者的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其发病因素可能跟院内环境,疾病并发症,心理焦虑等有关,因此呼吸内科推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与患者及时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焦虑的原因,并耐心解答,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提高对发热的认知程度和了解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所提出的需求尽量满足,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让患者放松心理,积极配合治疗,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可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护理满意度较高,临床可持续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夏,况桂英.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9,21(20):148-150.

[2]张燕华.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9(2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