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力企业生产安全中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力度和安全生产理念不足
安全管理力度和安全生产理念不足是导致电力企业生产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电力企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需要协调管理、技术和人员的各种因素,因此需要高度的安全管理力度。但实际上,一些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疏漏,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也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和宣传,这导致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足,安全风险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控制。此外,部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理念也不够先进和成熟,不能充分预防和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1.2 对相关规章制度的遵守不够严格
对相关规章制度的遵守不够严格也是导致电力企业生产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国家和电力企业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目的是为了规范电力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行为,保障生产安全。但是,部分电力企业在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方面存在问题,比如对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不遵守规章制度等,这会影响电力企业的生产秩序和安全。
1.3对设备设施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对设备设施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也是影响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的因素之一。电力企业是发生事故的高风险区域。但是,在设备设施管理方面,部分电力企业并不够重视,比如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足、设备巡检工作不到位等,这会增加设备设施故障和事故的风险。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措施
2.1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个体系发展下, 建设电力安全生产管控机制, 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能够从电力生产的全过程中进行相应管控, 全方位提升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因此在电力企业生产体系的管控过程中, 要明确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 将生产行政第一责任人写入相应制度中, 并将安全制度进行细分, 保证在每个生产人员身上得到较好的落实。另外工作人员要与责任人签订相关责任书, 保证在电力生产期间能够在过程中得到全方面监督管控。在电力企业生产流程中已发生的事故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及时上报,方便决策部门对于事故原因采取统计以及解析方式,防止相关事故的出现[1]。
2.2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在新时期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管住现场是确保电力安全的核心任务。为了有效降低事故风险,提高电力生产安全水平,必须在现场采取一系列科学、切实可行的措施。
作业管控是管住现场的首要举措。作业人员和班组应加强工作组织、措施落实和过程管理。遵循《安规》、生产现场作业“十不干”要求和“四措两案”“两票”执行标准,规范实施标准化作业流程。在设备和机具管理方面,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合规性。同时,要强化倒闸操作、安全措施布置、许可开工、安全交底、现场作业、作业监护、验收以及工作终结等全过程的管控,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安全要求[2]。
到岗到位管理是管住现场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应遵循严格的作业风险分级管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生产作业到岗到位管理制度。明确到岗到位的标准和具体工作内容,确保每位从业者都了解自身安全职责,并按规定落实安全措施。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是责任的承担者,应秉持“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履行安全责任,常态开展作业现场检查。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控措施,敦促作业人员自觉遵守安全规范。通过频繁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改进,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现场督查是管住现场的有效手段。为了切实加强安全监督,必须健全上级对下级的检查机制,构建同级安全监督体系对安全保证体系的督促机制,这种机制能够形成内外协同、全方位监管的态势,强调监管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在实施现场督查时,要充分发挥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协同作用,两个体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实现监管的无缝对接。同时,运用多种督查方式,保证监管工作的全面展开,确保每个环节都接受到审查和检查。
2.3增强电力技术设施的投入, 持续增强技术监督以及安全管控
现阶段我国电力设施建设体系虽然较为完善, 但部分地区因电力设备不够齐全或自然原因导致的电力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为了切实有效缓解该情况的发生, 电力企业要采取相关措施, 首先投入更为先进的电力设备并进行推广, 提升相关投入,其次要依托当前管理效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 对设备采取相关管理措施, 从源头保证其正常运行, 出现设备损毁问题要及时派遣专业人员维修, 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提升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在设施维修以及更换时, 要依照相关技术标准,严格检测其运转安全性。在电力企业内部员工培训中, 要依托新设备的运营基础, 增强电力技术的培训, 从而保证电力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在工作时能够切实依照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电力事故情况出现[3]。
2.4建立大数据视域下的智能化电力生产安全管控平台
综合电力生产安全管理需求,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手段的应用,搭建大数据视域下的智能化电力生产安全管控平台。该平台的功能主要有:智能监控与数据采集、安全信息处理和分析、数据展示和智能化管理。
1)智能监控与数据采集是大数据视域下的智能化电力生产安全管控平台的基础。电力生产现场可以通过搭载多种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自动采集电力生产现场各种参数数据,并上传至终端。通过智能化监控技术,可以快速捕捉电力生产现场的所有信息,实现高效数据监控和自动报警。不仅可以弥补人力巡检的局限性,而且可以实时发现并处理隐患,提高电力生产安全水平。
2)安全信息处理和分析是大数据视域下的智能化电力生产安全管控平台的核心。通过建立相应的安全事件预警模型,该平台可以实现对异常情况的自动检测、报警和处理。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和专家知识,可以进行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快速准确地找出异常事件的根源,并制定应对方案,进一步提高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
3)数据展示和智能化管理是大数据视域下的智能化电力生产安全管控平台的重要特点。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过滤,平台可以生成各种有价值的报表、统计数据和智能化管理指标,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可以实现电力生产安全管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结语
电力行业作为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其生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因此安全生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电力企业的生产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重视安全生产检查是关键所在,能够为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提供保障,推动安全工作的长期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海婧. 新时期做好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J]. 农电管理, 2023, (11): 58-59.
[2]张明, 闫晗. 安全监察工作在电力系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3,(20):129-131.
[3]安昱泓.大数据视域下的智能化电力生产安全管控系统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10):119-121.
[4]常立望.电力技术发展与电力生产的安全探讨[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3,(08):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