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核病由牛分枝杆菌引发,其消耗性和传染性很强,会给家畜带来非常大危害,同时容易威胁其他家畜以及人的健康。当前牛结核病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现,会很大程度上威胁和影响牛养殖业的效益。因此,必须要重视对牛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牛结核病控制有效性。
1牛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掌握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是进行牛结核病针对性预防与治疗的前提。结合当前对牛结核病的研究分析,牛结核病中奶牛、水牛等感染牛结核病风险较大,其次为黄牛、牦牛。研究显示牛结核病的鼻腔液体、粪便、尿液、乳汁等分泌物中均有结核杆菌检出,其他牛在接触患牛上述分泌物后会发生感染,患牛污染过的水、饲料等也会引起其他健康牛出现牛结核病感染。饲养人员与患牛接触过程中,可经呼吸道、食道等发生感染。
2牛结核病的症状表现
牛结核病通常有10—15d的潜伏期,有的潜伏期可以达到数月乃至数年。牛结核病通常呈慢性经过,患病牛出现进行性消瘦,不断咳嗽,无法正常呼吸,体温基本正常。患病牛的临床症状因牛的抵抗力、侵害器官以及病菌毒力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以分为肺结核、乳房结核、肠结核以及淋巴结核等。
2.1肺结核。肺结核病牛通常表现出进行性消瘦,在患病初期出现短促的干咳,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转变为湿性咳嗽。对病牛肺区进行听诊,发现存在罗音,如果存在胸膜结核,还可以听到明显的摩擦音。对病牛肺区进行叩诊,存在明显的实音区,同时病牛表现出痛感。
2.2乳房结核。乳房结核病牛产乳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停乳现象,病牛乳汁稀薄,乳汁内可见脓块。病牛乳房淋巴结出现水肿现象,同时较为坚硬,但是不存在热痛感。
2.3肠结核。肠结核主要发生于犊牛,患病犊牛交替出现便秘以及下痢,一些病牛会出现顽固性的下痢。
2.4淋巴结核。淋巴结核病牛淋巴结出现明显的肿大现象,但是不存在热痛感,其病变部位主要集中于下颌、颈部、咽部以及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
2.5神经结核。神经结核病牛通常脑部以及脑膜等各种部位会出现干酪状或者栗状的结核,进而导致病牛表现出运动障碍或者癫痫样发作等各种神经症状。在感染初期或者病情较轻时,病牛通常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3牛结核病的诊断
牛结核病需要采取综合诊断方法,症状表现方面因为结核杆菌感染部位不同,使得其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表现。潜伏期患牛症状表现也不明显,虽然病理学诊断能够准确知晓是否为牛结核病,但是病理组织获取需要将牛宰杀,通常只在患牛死亡后才会选择病理诊断。目前实验室检查是牛结核病诊断的主要依据,通过结核菌素试验方法可作为牛结核病诊断依据,即向患牛皮内注射牛结核菌素,然后依据皮下注射部位的肿胀情况予以分析。镜检也是牛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方法,规范性采集患牛的相关分泌物,比如粪便、尿液、乳汁、痰液等,通过显微镜观察获取诊断结果。
4牛结核病的治疗
(1)如果发现牛结核病疫情,需要立刻对牛群移动进行隔离并且报告上级部门,防疫监督机构人员需要到现场取样,展开实验室检查,针对患病牛给予扑杀处理,将检验后确诊存在牛结核病的牛群采用固定放牧和圈养等方式隔离,在隔离时,草场严禁有车辆通行,同时远离居住区,做好各个方面的防范,实现对牛群结核病的有效净化;(2)利用深埋发酵处理、焚烧和火焰等消毒方式,做好对牛群物品、用具和饲养场等区域的消毒,对牛群粪便,给予堆积密封处理;(3)牛痰液和乳汁等含菌量相对较少,在检验中可能会出现阴极反应,导致病情检验准确性受到影响。可选择标本蛋白质溶解等方式浓缩处理,会使检查准确性显著提升。具体可选择氢氧化钠消化法、硝酸消化法等方式;(4)根据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等,实施好淘汰处理工作计划,避免该病影响范围的扩大。同时,养殖人员应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落实有效的预防及治理工作,保持牛群良好的健康状况,避免养殖效益受到不利影响。(5)及时上报,及时隔离。牛结核病感染后,需要及时向当地畜牧防疫站报告疫情,畜牧防疫站需要派遣专人深入现场进行相关样品采集与辅助诊断;及时将患牛同健康牛有效隔离,消除患牛感染风险;(6)药物治疗。使用对牛结核分枝杆菌敏感药物予以治疗,尚未确诊的情况下可向牛饮用水源、饲料中加入异烟肼、链霉素;确诊的病牛需要视情况及时淘汰,症状严重的可及时扑杀与销毁,有条件的可在有效隔离的情况下对病牛予以治疗,牛结核病治疗方法有:链霉素,按照10—15mg/kg肌内注射,2次/d,牛犊应酌量减少用药剂量;异烟肼,2mg/Kg,口服,2次/d,急性发病的可采取静脉注射或者肌内注射;卡那霉素的使用与链霉素使用相同;利福平,按照6—10mg/kg剂量,2次/d服用。视情况还可以采取不同药物联合实施抗结核治疗,如利福平联合异烟肼,联合用药期间需要预防结核杆菌的耐药性。
5牛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1)感染牛结核病病牛严禁进入养殖场,可在每年春季和秋季通过变态反应对牛群展开检疫。在牛种引进时需要注意种牛来源地的检查,严禁从病区引进种牛。针对所有引进的种牛做好检疫工作,经过检疫合格后将其放入养殖场,给予持续1个月的隔离观察,确定牛不存在结核病后混群饲养。在这一阶段,还需要注意检查人体是否携带病菌,如果携带病菌,严禁从事饲养工作;(2)严格控制种牛繁殖,利用人工授精方式,注意提高奶牛精液采集规范性,对种牛隔离后检疫。通过培养健康牛犊方式能够更好的维护牛群健康。母牛分娩时还需要注意后驱身体和乳房等的消毒,分娩后做好牛犊消毒,给予持续6个月的隔离饲养,检疫合格后混入健康牛群饲养;(3)牛群中出现牛结核病后,需要给予隔离防范,发现病牛后及时给予掩埋或者屠宰等方式处理,注意做好消毒,每个季度使用漂白粉、热碱水、福尔马林等消毒;(4)做好牛的预防接种,给予牛犊和结核病牛接种卡介苗,选择皮下注射方式,在牛犊出生30d后,牛胸垂部位注射疫苗100mL,每年注射1次。(5)科学管理。保持牛群生活环境的安全卫生,保证良好的通风、及时消毒打扫。饲养人员做好体检工作,避免结核病人与牛群的密切接触。定时清扫牛栏,对牛栏和饲养工具定期清洗消毒,牛栏清扫消毒1次/月,饲养用具每隔10d消毒1次并保证日光照射2h。(6)净化牛群。针对检疫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污染牛群,及时隔离。对于牛群中确认为阳性的带病牛,一般不做特殊治疗,及时扑杀,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免疫结果阴性牛,也要隔离,每30—45d进行1次检疫,连续3次检疫合格者方能认定为健康牛。
结束语
规范性牛结核病预防及治疗方面,需要掌握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症状表现、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通过综合干预提高患牛早期检出,并预防牛结核病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黄丰立。牛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1):89.
[2]师青柏。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