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定资产的概述
1、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2、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固定资产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和部分人员的职责,而是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应当参与其中的一项工作。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使企业内部现有的产权问题更加明确,避免资产因管理不当而出现流失。同时,企业内部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得到全面提升,提高企业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另外,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可以有效地盘活企业内部的资产,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保证企业资产流动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台账设置不健全,存在账外资产。长期以来,一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固定资产管理简单,对日常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约束。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对资产使用缺乏责任心,往往人员调动等因素引起的固定资产变动不能及时做好资产的调拨及台账信息的及时更新,导致固定资产账物不符,长期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2、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虽然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分工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财务部门配合程度不够。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为政,只局限于部门间的职责与权限,整体优化配置效率低,固定资产的增加、调拨和处置报废工作虽然能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但由于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单据流转速度慢,造成财务入账时间滞后。有的固定资产因责任部门工作失误,造成资产漏进等现象。
3、日常使用与维护保养不当导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保养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目前企业缺乏标准的固定资产使用规程,没有严密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制度,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导致设备疲劳运转,在固定资产出现问题时找外部单位进行维修,用维修来代替保养,无形中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加速了企业设备的报废速度,导致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降低。
4、盘点监督不够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企业在盘点过程中,监督不完善,导致了账实不相符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闲置、损坏、报废和丢失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无人问津,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也没有进行账务处理;二是新增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导致账实不符;三是企业使用部门或个人领用、占用固定资产时并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也没有归还,致使固定资产账面混乱,期末账目对不上。
5、日常调拨转移手续不健全,存放地点混乱。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些主管部门领导或经办人员对相关手续并不了解,并没有按企业固定资产调拨程序来办理必要的调拨手续,导致固定资产调拨随意,实物存放地点与账面登记地点不符,给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带来困难,从而导致对这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监督不力。
6、对固定资产的大修、改良支出没有相应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在固定资产日常使用中,对房屋建筑物的大修、对设备的改造,一般由使用、归口等管理部门负责,维修改造完工验收结算后,财务部门按照结算结果进行核算,直接作为维修支出处理。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没有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加登记和会计核算,造成固定资产实物价值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相符。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1、首先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加大宣传力度,强调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的地位,使全体员工提高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从根源上杜绝固定资产的流失,做到账、物、卡相符,要明确固定资产采购部门、使用部门、管理部门的职责,各级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透明性。
2、制定日常使用与维护保养操作规程。首先,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和日常保养,定期提出固定资产全面修理申请,上报相关管理部门审批,及时消除企业机械设备报废的风险。其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使用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协调内部维修人员进行日常维修工作,定期组织固定资产全面修理;组织相关部门确定固定资产损坏程度进行鉴定。
3、落实好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账和实物卡片,内容涵盖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使用部门、存放地点等,同时由企业的财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保管,由财务部门组织使用部门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对固定资产台账进行核对,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的流失。定期盘点的次数每年不得少于一次。通过盘点,要充分摸清企业的固定资产底数,对已具备报废条件的固定资产要尽快处置,处置完成后及时办理相关的财务手续,及时更新固定资产台账。
4、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盘活闲置固定资产。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设备报废及处置条件,如: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益低;主要结构和零部件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无改造价值;严重影响环保、安全,容易引发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修复改造不经济;按国家能源政策规定应淘汰的高耗能设备。同时也要采用多种形式盘活暂时不用的闲置资产,盘活闲置资产不但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现金收益,也能够节约管理成本。
5、完善内审程序,拓宽内审范围。固定资产内部专项审计的安排应按时间、有计划地进行,以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对增加的重大购买,应当检查是否有完善的审批程序和相应手续及是否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整改措施要求到位,跟踪处理结果,整改不合格追究责任,与绩效挂钩,必要时写进内审报告。
6、对于无论是负责房屋建筑物大修理还是设备改良的使用部门、归口管理部门都要本着使企业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在房屋建筑物完成改造,设备改良完成进行工程结算时,应将改造、改良工程的支出作为相应的固定资产的价值的增加,同时在财务部门办理报增固定资产的手续。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又保证了固定资产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管好、用好方能给企业一个发展的未来。要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进行企业内部资产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促进企业经济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韩冬青.浅析大型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代经济信息杂志,2014,(18):207
[2] 付昌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南昌大学软件学院.知识经济.2014,(21):105
作者简介: 刘畅(1991年4月),女, 满族,辽宁开原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现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油化部设备组从事设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