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完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促进着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并随着信息化时代媒体报道或短视频传播,越来越多建筑安全问题被展现出来,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其进严格安全管理及控制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具有深远影响。首先保证建筑工程安全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二者是共存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人员以及工程安全是首要任务,因此,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设施在施工中规范应用,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安全性,保证工程质量。其次,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近年来施工安全事故报道比比皆是,对施工企业带来很多不好影响,缺乏安全管理是导致事故发生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安全管控,对于减少施工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再次,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安全管理与控制,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也有极大促进意义,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最后,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其最大受益人是人民群众,通过落实施工安全管控,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促进企业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及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建设,工程承包模式呈现多样化。如施工总承包、施工分包、劳务分包等,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划分和细化。即使是多个分包商甚至在一个建筑工程范围内同时进行施工,却没有安全管理责任制来保障施工安全,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表现薄弱。虽然大多数分包商在单位内部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得到落实,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由于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不完善,事故责任难以确定,是对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的不负责任。
2.2 安全监管不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施工安全监管,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由此可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给施工人员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还会给施工企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限制其发展。施工过程中监督的缺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安全监督人员只注重监督和批评,而不把监督和服务结合起来,导致隐患发现后也不能及时整改。二是在监理过程中,过分强调建筑经济,忽视工程质量。
2.3 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意识不强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安全系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固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施工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是临时设立的,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基于此,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如果现场管理人员不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就很难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
3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及控制要点
3.1 明确建筑工程的危险源
在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观念的深入,准确地认识危险源,找出造成安全问题和安全事故的具体原因,利用对危险源的有效管理与科学控制,使得安全问题大大减少,更好的把安全管理与防范工作做好。在施工建设的初期,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展开积极的施工管理,准确把握项目工程建设的实际目标、施工内容与具体环境等等。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收集整理与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有关的数据信息,准确的探究与估测每一项风险因素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力度,从而使得安全管理防护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顺利执行提供基础保障。
3.2 构建完善的安全质量监督机制
首先,需要建筑工程的领导积极参与其中,结合时代需求,构建一支强有力的安全质量监督机构,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并且,实现领导和基层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确保责任有效落实到个人身上,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实施下去,并且还要对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所需要的质量安全进行合理检查和监督。相信在领导的组织下,建筑工程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效发挥作用,落实自身职责,推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竣工后使建筑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其次,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强化整个建筑工程的制度管理工作,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质量管理小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通常由项目经理承担,技术负责人或技术人员承担副组长。认真抓好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与此同时,还要构建安全质量管理系统,细化建筑、监理、设计、施工等不同企业人员主要责任,保证制定的各项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以此推动建筑工程有效开展,并且对负责人的身份进行备案和记录,以确保发生安全事故和质量不过关问题时,对负责人进行调查,确保其承担责任。
3.3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确保其系统性、计划性和长期性的存在,有利于加强领导干部安全观念的树立,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活动是经济教育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长期开展班前活动,确保其进一步贴近一线和生活,具体指导工人的生产活动,分析观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考虑如何消除存在的安全风险,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生产,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3.4 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控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各行各业提供了便利。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人员应抓住互联网时代提供的机遇,打造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对整个施工过程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控。不断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建筑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建立高效便捷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打造现代化的“智慧工地”,对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实现可视化管理,推广使用全方位、全程式的监控系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以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对工程建设的全面控制,不断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此外,相关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部门还要打造完善的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建筑工人实名制、分账制管理,引导建筑施工企业积极地打造智慧型工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引进新材料、新技术。
3.5 重视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要提高原材料的质量,就需要提高原材料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质量评价水平。采购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需要准确掌握物资的具体信息,实施最优采购。材料进场后,必须持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试验报告、材料合格证等有关材料进场,并对材料进行各项试验。合格的材料可用于施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与质量、进度等要素息息相关,一旦建筑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延误工期,而且可能导致成本增加。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安全管理,通过各种安全措施的运用,保证建筑施工有序进行,对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翟天添,尚萌.浅析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及控制[J].居舍,2021(26):153-154.
[2]羊建信.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及控制[J].砖瓦,2021(07):101-102.
[3]安军.浅析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及控制[J].建筑与预算,2021(0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