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如何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邱亮亮

石狮市第五实验幼儿园,362700

摘要: 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要从儿童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入手。要重视儿童的日常活动,使其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重点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习惯和能力,增加相关的科学教育活动,加强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的力度。
关键词: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23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 我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 科学教育目标简单

科学概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科学探索过程、科学知识、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念。事实上,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理解这一点,他们更多的是将知识传授给孩子,缺乏对于很多自然以及社会现实的剖析,造成儿童接受道德知识和信息单一,从而影响儿童对科学的认识和观念的培养。

(二) 家长认识参差不齐

有些父母觉得对孩子开展科学教育是无益的;一些父母虽然认同,但却缺乏培养,总体情况并不理想,这也成为目前影响科学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因为除了在校园里,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亲人和父母,如果他们对科学的教育不够关心,那么幼儿自然得不到好的发展。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的网络,建立家长群,及时了解儿童的情况,对儿童的发展起到全方位的推动作用。

二、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方式

(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要想使孩子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必须要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在他们提问的时候,我们要耐心地聆听,根据情况进行引导,并且要注意表扬喜欢提问的孩子,鼓励孩子要敢于质疑,积极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从而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儿童天性的好奇心是科学教学的基石,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因此,要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因此,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其所选的科学教学的教学内容要与其自身的认知发展程度相适应。老师要善于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发现孩子的兴奋点,并能将孩子的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为了提高孩子对科学的学习热情,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和接纳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自己的探究。科学馆是培养孩子们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好地方,这里有着大量的素材,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操作、探索、想象和创造。对孩子们来说,从小养成的学习爱好将是他们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妙的有力推动力。可以说,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中所养成的学习兴趣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二)多渠道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1.巧妙、灵活组织科学教育活动。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巧妙设计和组织,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举例来说:在一次“踩鸡蛋”活动中,教师缓缓踏上由4个蛋撑着的板子,孩子们同时发出一声尖叫:“不能踩!鸡蛋会碎的!” 但是,鸡蛋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破碎,这时候,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接着,老师拎起两桶水,孩子们看到在巨大的压力下,鸡蛋还是没有破裂,都拍手叫好,说:“哇!老师会气功。” 这时,老师却神秘地说:“老师并不会气功,秘密在这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强烈的学习兴趣推动下,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

2.在幼儿园中设置自然角,组织种植和饲养活动,是幼儿获得饲养和种植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种植与养殖是小朋友们喜爱的一项活动,我们可以专门为小朋友们设计一片种植园地,让小朋友们按照季节,在园内种植各种蔬菜、花卉和树木。小朋友们轮番上阵,给花圃浇水,除杂草,常常一起去观察,并不时汇报新的发现。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3.通过"科学小实验"和"科学竞赛",培养儿童对自然科学的基础认识。通过科学的小试验,不但可以使幼儿掌握大量的科学常识,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同时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思考等智能能力。例如:在磁铁能吸什么的实验中,孩子们用一根系有磁块的钓鱼竿去钓铁片、塑料片、纸片等,但最终,他们发现,所有的铁片都钓到了,其他鱼一条也没有钓起,这是怎么回事?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认识到了磁铁能吸铁的原理,进而养成积极的动脑、积极思考的习性,发展想象力和思考的技能。

(三)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

1. 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地为幼儿生活服务。“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教育应该以使人类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现实和未来的社会中去。在过去的科学活动中,我们恰好忽略了这一事实,常常带着“任务”的意识来传授知识。对于诸如“孩子们学会了这些东西有何用途”“他们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个领域中去”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很难去考虑了。我们常常会看到幼儿的认知与行为的脱离,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知识就难以被幼儿掌握、内化。

2.在教学内容上要与本地的乡土文化相融合。要使科学回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必须让幼儿懂得用最基本的常识来理解身边的一些简单的问题。自然界中有许多奇特的事物可供人们探索,有高矮不一的山峦,有形状各异的岩石,有蜿蜒曲折的溪流,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这些都是很好的科学教育资源。

(四)抓住偶发性科学活动中的教育契机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的变化是教育的根本意义。生活是随时随地在改变的,也就是说,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我们的双手和大脑一起工作,就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我们的双手和大脑都是创新的源泉。”陶行知的这几个教学理念,深刻说明,教学要把孩子带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孩子成为教学的主体。他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是儿童全面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偶发性科学活动,就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突然发生的一件事情,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随即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其特征源自于偶然事件,内涵丰富,受内在动机所驱使,外部理解和支撑的,这正契合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

(五)请家长配合,让幼儿接触,观察大自然。

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一定要把大自然当作生物园,这样,才会有丰富的收获,真正的教学,要在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做。」所以,节假日期间,父母要多让幼儿接触自然,了解四季变化,了解不同的季节特点。儿童在探究中,不仅能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神秘之处,也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体验。

结束语:

总之,过分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形式上的科学性的启蒙,很难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发展。在新时期,科学启蒙的发展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科学的探索,要抓住机遇,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加强科学态度、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培育,同时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活动,满足所有幼儿的科学化发展、个性化发展需求,增强他们主动探究和实践的积极性,使得启蒙教育事业顺利走向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赵大洲.试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趣味化学的探究教学[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

[2]赖雪涛.浅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9(6).

[3]刘明霞,王海波.幼儿科学教育时期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才智,2019,15(12):158-159.

[4]肖菊红,周惠英.让幼儿成为体验与发现的小主人——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9(02).

[5]陈春阳,李晶,余丽,尹明辉,张向军.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