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春燕

哈尔滨剑桥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69

摘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求会计专业应以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分析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并依据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各相关学习情境的具体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对会计专业建设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使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 战略定位;对策建议;保障措施
DOI:10.12721/ccn.2022.157077
基金资助:本论文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1年度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1+X证书制度下民办高效会计专业岗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CANFZG21096
文章地址:

一.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战略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对财会市场用人需求的调查,经过深入研究、探索与实践,确定会计学专业建设的战略定位为: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以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财务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操作能力强、具有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型技术型财务人才。

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存在传统会计教育的弊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学生往往不接地气,很难第一时间适应岗位需求。民办高校应借着“双论证”的契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需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财务人才培养新模式,其改革思路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与创新课程体系,整合与优化课程内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搭建实验实训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将会计+贯穿教学始终,制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开发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材,进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以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

1、教学方法改革:采用真实案例、动态数据,实施立足于真实情境和业务事项的“案例导入、项目驱动”等多样性教学方法;突出互动式、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同时,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如慕课、微课、云班课,线上线下辅导答疑,调动学生主动学、动手学;改变传统课堂“满堂灌”、“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方式,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2、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个别专业课采用分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应遵循“课前布置任务、课下小组活动、课上小组汇报”的原则。在课前,各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人员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任务;课上进行小组汇报,教师现场评定成绩并进行点评;在课后,各专业教师针对课程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答疑;充分体现了师生紧密结合、师生关系融洽、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3、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训、课外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创新创业教育。其中,课内实训侧重于认知性和验证性实训,课外综合实训侧重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训,以真实业务项目为依托,主要目的是将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是实战型训练,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毕业后可以零距离上岗,打通了就业前的“最后一公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学始终,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与能力。同时,打造“教师、业师、学师”于一体的实践化教学团队,教师与“业师”结对子,邀请业师参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将企业真实业务项目、鲜活案例、行业最新资讯带入课堂;选择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学师”,随时给同学解疑答惑,对教师与“业师”的有益补充与辅助作用,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4、培养方案优化

邀请学院领导、同行专家、业界财务高管多次论证,会计学专业将制定贴近企业实际需求、突出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1)构建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审计鉴证能力三大核心专业能力为中心的专业课程群;

(2)构建课内实训、课外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夯实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双创理念、方法等深度融合到专业教学中;

(4)引入企业高管、财务总监等作为“业师”参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将职业标准中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有机地融入教学中,使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有效对接。

6、教学资源建设

构建财税一体化(财务共享)实训中心。该中心以培养学生财税岗位能力为主线,为学生提供财务、税务从单一到综合的实训项目。通过引入企业真实案例、真实财务数据进行真账实操,在实战中锻炼学生的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税务处理等核心岗位能力,突显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情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满足市场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财税知识结构的需要。另外可以开发真实业务项目,成立民办高校代理记账公司,完善实训体系,凸显实践教学特色。设计并出版以“真实业务项目”为依托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房地产行业、建筑施工行业、物流行业、服务行业等财税实训教材体系;以财会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与流程,实现与企业、行业的对接。

7、加强校企合作

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与企业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假期实践、产学研、创新创业指导等多方面的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与校企合作进行深度融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深度融合方式与校企合作单位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创新创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社会服务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

三.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根据专业建设的发展需要,采取积极引进、培养提高等措施,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落实《特殊引进人才管理办法》,实施“百名博士工程”,加大博士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鼓励和引导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落实《哈尔滨剑桥学院新任教教师导师制管理办法》,发挥导师传、帮、带作用,加强各专业新任教教师的培训培养。通过跨专业融合、专兼结合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程建设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

2.经费保障

建立人才培养经费稳定增长机制,优化经费使用结构,增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及教学改革研究等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年度预算安排充分体现向教学一线倾斜。加强教学成本核算,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全面改善专业办学条件。

3.条件保障

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推进校企合作发展目前来看,校企合作的订单式联合培养方式对于有较强资金实力和就业吸纳量较大的企业比较适用,学校必须主动出击,广结良缘,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可以与企业、学校及政府部门联合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上的横向和纵向合作。同时,对于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和教师的管理也应该更为灵活机动。比如,在课程选择上可以更多地允许其跨专业选修,在教师配备上可以专兼职结合、可以采取学徒制、团队制,在班级管理上可以引进公司管理模式等等。只有适应企业的多样化人才需求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才能促进校企合作向多角度、深层次延伸。

结束语

大智移云时代,行业企业财会人才需求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型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改革之路,为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