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危重症CRRT血管通路不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分析

刘锋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9

摘要: 目的:探究危重症CRRT血管通路不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6-2022.6期间收治的82例危重症CRRT血管通路不畅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比较:生命体征、血管通畅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观察组明显较低,收缩压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其余生命体征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血管通畅率,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危重症CRRT血管通路不畅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率、收缩压指标,提高患者血管通畅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 危重症;CRRT;血管通路不畅;针对性护理
DOI:10.12721/ccn.2023.15707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指的是通过体外循环血液净化的方式,缓慢且连续性地去除患者血液中溶质等物质的临床技术[1-2]。但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血管通路护理不当情况,引发血管通路不畅[3]。故在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期间,医护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重视程度,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案[4]。基于此,文章重点探究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危重症CRRT血管通路不畅患者共82例,收治时间(2021.6-2022.6),随机分组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7-77(55.65±2.44)岁。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3-76(55.42±2.59)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肾脏疾病,接受CRRT治疗;②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标准;③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②合并其他重大器官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精神系统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辅助并指导患者以正确方式翻身、运动。加强对患者股静脉管位置观察,检查患者渗血与渗液等情况发生率。

观察组:针对性护理。①加强护士对股静脉置管血管通路情况的维护,护理人员参与到医疗工作全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导管置入与管理期间,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尽可能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②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为患者、家属提供较为成功的案例。针对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的患者,在治疗与护理期间,能为患者提供放松疗法。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疼痛等不良反应,则根据国家对ICU医护工作提出的指南,结合患者实际身体耐受程度,为患者提供丙泊酚药物,达到镇静效果。③封管过程中,应及时清理管道口残留的血液,并选择适合患者的封管液体为患者注射。注射期间控制速度,注射完成后,能借助夹子将导管夹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实际测量结果)、血管通畅率(观察结果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量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对比t、χ2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心率观察组明显较低,收缩压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其余生命体征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生命体征 (x̄±s)68.png

2.2血管通畅率

血管通畅率: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血管通畅率为82.93%(34/41),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血管通畅率为97.56%(40/41)(χ2=4.986,P=0.026<0.05)。

3.讨论

CRRT治疗工作开展期间,维持血管通路是为患者提供肾脏代替治疗的关键。但若在治疗期间无法保证通路畅通,则会对CRRT治疗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在CRRT治疗期间加强血管通路护理,是确保危重症患者CRRT治疗连续安全应用的关键。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比较,心率观察组明显较低,收缩压观察组明显较高。分析原因,对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命体征,降低患者心率,改善患者血压指标。分析原因,血管通路不畅情况发生后,会降低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影响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的主要因素与导管位置、导管贴壁、导管血栓、导管封管液等因素有关,针对性护理干预中,护理工作人员能重点关注上述因素的预防干预,减少患者不良导管护理干预情况的发生,进而达到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的目的。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管通路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对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血管通畅情况,并能提升患者安全性。分析原因,针对性护理干预开展期间,护理人员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干预,更能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及时发现患者导管置入与拔管全程中导管的不良状态,用以提升患者的导管通畅率。

综上所述,对危重症CRRT血管通路不畅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促使患者满意,提升患者导管通畅率,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丽艳,臧正明,马芳芳. 连续性末梢血流灌注指数对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预警作用的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29(4):588-592. 

[2]许璐,黎春玲,梁彩婷. 1例全身多处骨折使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病人俯卧位通气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22,20(27):3886-3888.

[3]李堃. "互联网+"在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 妇幼护理,2022,2(24):5567-5569.

[4]孟晓文.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研究进展[J]. 糖尿病天地,2021,18(7):293-293.

[5]张爱霞.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研究进展[J]. 实用医技杂志,2021,28(4):49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