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唐秀梅 高洋 尹咏

四川内江水电信息检测中心

摘要: 随着环保意识增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需符合严格的环保要求,特别是水资源和生态保护挑战。文章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来减轻这些影响。具体内容包括施工现场的污染防控、生态保护方法、资源循环利用及社区参与机制的构建等方面。研究的目的是为工程管理者提供一套实用的环境管理策略,以优化工程施工的环境表现,确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同时增强社会公众对大型工程项目的积极认知和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工程项目的环境兼容性,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提高项目公众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DOI:10.12721/ccn.2024.15745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和电力保障,还在防洪、灌溉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包括水资源污染、土壤侵蚀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因此,在施工现场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需要,也是确保工程长期效益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必然要求。文章旨在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问题,分析现有的环境保护措施,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系统研究,力求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保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该领域向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广泛且深远,主要表现在生态破坏、水体污染和土壤侵蚀等多个方面。大规模的土地开挖和施工作业会直接导致植被覆盖的破坏和土地裸露,这不仅削弱了生态系统的自然稳定性,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特别是在生态敏感区,如河流附近或自然保护区,施工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造成严重破坏。施工过程中的机械作业和建筑材料使用,如水泥、沥青和化学添加剂,会产生大量尘埃和有害气体,加之施工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易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这些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地表水的质量,还可能渗透至地下水,影响更广泛的水资源系统。施工活动还会引发土壤侵蚀问题,特别是在降雨条件下,裸露的土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这不仅损害了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也会导致河流淤积、流域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此类侵蚀现象在斜坡较大的地区尤为严重,管理不善则可能造成灾害性后果。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工程规划和施工阶段需要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实施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如设置围栏保护植被、使用环保材料、建设沉淀池处理施工废水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

三、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是确保项目可持续性和符合环保要求的关键。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减轻施工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提高工程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形象,同时符合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

土地保护措施是基础。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识别并规避生态敏感区,是避免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的关键步骤。在施工活动中,应实施有效的土地管理策略,比如使用地质织物、设置临时植被覆盖或建造固土结构,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通过合理布局施工设备和材料,最小化对未开发土地的影响,同时采取措施保护现有植被和土壤结构。水质保护是施工现场环境措施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2]。应建立严格的水管理和保护措施,包括建立有效的废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确保所有施工废水经过适当处理满足环保要求后再排放。采用生物保护措施,如建造人工湿地,可以进一步净化流域水质。通过安装防泄漏设备和保护屏障,防止有害化学品泄漏至水体中。空气污染控制同样重要。施工现场应实施尘土控制措施,包括湿式作业、使用封闭式存储系统和定期洒水,以降低扬尘。对于机械排放,应采用低排放的设备,定期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以减少排放。噪音污染控制措施也不可或缺。通过设置隔音屏障,限制噪音设备的使用时间,以及采用先进的低噪音设备,可以显著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实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社区关系和符合地方噪音法规[3]

综合环境管理是将所有这些措施融入日常运营的框架。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定期进行环境审计,确保所有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对未达标的情况进行改进。通过这种综合方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可以显著提升其环境表现,确保项目的环境可持续性,同时符合或超越法规要求。

四、可持续发展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措施是提升项目环境责任感和社会效益的关键。这些措施旨在优化资源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并确保社会经济效益的长期可持续。

资源优化利用是可持续措施的核心。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优先选择能效高、污染低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例如使用再生混凝土、低碳钢材和高效能的机械设备。此外,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如模块化和预制建筑部件,不仅缩短施工周期,还能减少现场作业产生的废弃物和环境污染。水资源管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施工项目需采取综合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以及高效的水处理技术,确保施工活动不对当地水体造成污染。同时,通过合理调度和利用,降低对地下水和表面水的依赖,优化水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生态保护措施不可忽视[4]。在施工期间,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这包括设置生态保护区,保留关键的自然栖息地,以及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通过这些措施,确保施工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社区参与和利益相关者沟通也是可持续策略的一部分。通过与当地社区的积极互动,确保项目得到社区的支持和接受。这包括定期举行公开会议,透明公布项目进展和环境监控数据,以及听取并回应社区关切。对施工团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培训是提升整个项目可持续性的基础。通过教育工人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实施环保措施的技能和责任感[5]

通过实施这些可持续发展措施,水利水电工程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为项目地区带来长远的正面影响。这些措施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塑造企业的公众形象,提高社会责任感,同时符合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要求。

五、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措施对于确保工程项目的环境兼容性和社会责任至关重要。通过采用先进的资源管理技术、优化的施工方法、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以及全面的社区参与策略,可以显著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升项目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同时,加强对施工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培训,将进一步提高项目的整体可持续性,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促进社区和环境的和谐共生。所以深入实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措施,不仅是对未来责任的承担,也是实现工程项目长远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