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对牛肉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相应的肉牛养殖风险也相对较低,市场价格稳定,是养殖行业的重要项目。肉牛养殖过程中就需要规范化管理,避免对肉牛育肥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有效降低疾病发生概率,保证肉牛健康生长,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1肉牛养殖技术要点
1.1合理选址
肉牛养殖的过程中,需要饲养人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场址,保证其交通便利、水和电资源充足,地势较高、坡度较缓,尽量和屠宰场、化工厂等污染源保持较远距离,避免对肉牛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饲养人员需要结合本地发展规划合理选址,严格禁止在风景区、水源保护等区域建设牛养殖场。另外,饲养人员在建场的过程中,控制牛舍屋檐高度小于3米,合理设置牛床,每头牛占地面积大约3-6m2,防止空间面积不足出现拥挤现象,同时要合理配备水槽、料槽、通风和消毒设备等,有利于合理开展肉牛养殖管理工作。
1.2选择优质品种
养殖场在选种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抗逆性强,生长快、脂肪少等特点的品种,如我国南方区域可以选择西门塔尔牛、楼来牛等;北方区域选择夏洛来、利木赞等。在肉牛养殖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人工授精技术等,引进优质肉牛品种,之后应用该技术和本地黄牛进行杂交,能够有效提高肉牛生长速度,获得理想的育肥效果。
1.3科学配置饲料
⑴粗饲料。粗饲料的来源较广泛,如玉米秸秆和干草等,是肉牛日粮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利于肉牛消化器官发育,保持酸碱平衡,节约养殖成本。
⑵精饲料,是肉牛育肥的不可或缺的物质。饲养人员要更多注重精饲料的补给,提高育肥效果,在日常饲养过程中严格管控精饲料的喂养,保持每天大约3.5千克即可。
⑶矿物质。矿物质用量相对较少,如磷、钙等,在肉牛育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矿物质补充不足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肉牛出现营养代谢病。因此,饲养人员要适当补充矿物质元素,在日粮中钙磷比例管控在2:1最佳,促进肉牛健康生长发育。
⑷尿素,在肉牛育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补充尿素的过程中,将其和精饲料进行均匀混合之后饲喂,避免出现肉牛中毒现象,同时有效管控尿素使用量,通常以1%最佳,节约肉牛育肥成本,提高育肥成效。
1.4合理应用育肥方法
肉牛育肥过程中需要饲养人员选择合适的育肥方法,获得理想的育肥成效。如,部分地区具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可以选择“放牧+舍饲”相融合的育肥方法,在肉牛育肥的过程中,以放牧育肥为主,舍饲为辅,促进肉牛快速生长发育。饲养人员在放牧育肥的过程中,白天放牧2次,时间阿月为6-8小时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雨天禁止放牧。舍饲育肥的过程中,主要是夜晚和雨天为主,合理喂料3次,根据肉牛日龄、体重等因素规范管控喂食量。
1.5日常管理
⑴卫生管理。饲养人员要更多注重卫生清洁工作,保证牛舍具有良好的光照、通风条件,及时排除牛舍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确保圈舍干燥卫生。饲养人员可以进行分群饲养,管控养殖密度,通常情况下,100千克肉牛每头占地面积大约3m2,400千克占地6-8m2,及时更换垫草,每间隔4天左右更换1次,保持垫草干净舒适柔软,同时及时清理圈舍粪污,还可以应用发酵床技术,达到粪污零排放目的。
⑵消毒杀虫。饲养人员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做好消毒杀虫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因此,饲养人员需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消毒杀虫计划,根据不同位置和物品选择相适应的消毒药剂,提高消毒效果。如,饲养人员可以选择10%热碱水、5%苏儿溶液针对牛舍地面、粪尿沟进行全面消毒;3%苛性钠溶液针对牛床、饲养用具消毒处理;4%氢氧化钠溶液全面清除隔离舍、病牛舍的病毒。饲养人员在消毒的过程中要保证其全面性和实效性,才能进一步保证肉牛健康生长发育。另外,饲养人员要根据牛寄生虫发生规律,制定完善的驱虫计划,通常在春秋两季驱虫1次,如应用左旋咪唑清除消化道寄生虫;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清除线虫等,驱虫之后肉牛排出粪便进行发酵处理,杀死残留寄生虫。饲养人员要合理控制驱虫药量,避免出现毒害现象。
⑶免疫接种。免疫接种能够有效减少不同疫病发生几率,进一步保证肉牛健康成长。饲养人员要正确认识到免疫接种的重要作用,详细分析和料及牛病发生规律,综合判断其疫病取值,制定相应的免疫接种计划,选择合适的时间接种牛瘟疫苗、口蹄疫苗等。饲养人员需要从正规渠道采购疫苗,保证其实效性,同时在疫苗接种前后2周,禁止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防止降低免疫效力。
2肉牛重要病害防治技术
2.1口蹄疫
牛口蹄疫属于传染病,患病牛的口腔、蹄部等会发生水疱、烂斑等现象,并且在咽喉、气管等位置发生溃疡等现象,在患病后期会由于疼痛跛行,出现蹄匣脱落现象。牛口蹄疫治疗过程中无特效药,可以对轻症病牛进行对症治疗,减少死亡率。饲养人员针对口腔患病牛可以应用0.1%高锰酸钾清洗,然后涂抹 5% 碘甘油;蹄部患病牛,应用 3% 来苏儿溶液清洗蹄部,然后涂抹青霉素软膏并包扎绷带。另外,饲养人员要注重牛口蹄疫的预防工作,接种牛O型口蹄疫灭活苗,保持每年接种3次以上,在种公牛、后备牛每次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用药2毫升;生产母牛在生产之前2个月肌注2毫升;犊牛出生之后4个月之后肌注2毫升,能够有效预防该疾病。
2.2瘤胃积食
牛瘤胃积食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饲养人员在日常喂养过程中喂食较多精饲料,同时饮水不足产生。急性病牛在进食之后的2小时左右发病,腹部出现膨大的现象,前期出现,后肢踢腹,瘤胃蠕动音减弱,反刍次数减少的现象,在发病后期出现肌肉颤抖、不排便、卧地不起等现象,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饲养人员针对牛瘤胃积食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灌服600克硫酸镁、1000毫升温水;1500毫升液体石蜡油,进一步加快瘤胃内容物排出,在患病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静脉注射10%高渗氯化钠 600 mL,并肌注新斯的明 50 mL,对瘤胃蠕动进行一定刺激。
另外,饲养人员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要更多注重瘤胃积食疾病的预防,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合理补充营养,增强肉牛抗病力,严格禁止饲喂冰冻发霉等饲料,合理管控精饲料喂食量,
同时避免肉牛误食铁丝、塑料等异物,在粗硬饲料饲喂之前进行针对性的加工处理,减少牛胃肠道负担,有效预防疾病发生,进一步保证牛群健康生长发育。
2.3牛流感
牛流感是肉牛养殖中容易发生的呼吸道疾病,容易激发感染链球菌,具有较高死亡率。饲养人员针对牛流感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早晚1次肌注10%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30 mL,并且每天1次;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 L+10% 葡萄糖注射液 1 L+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0 mL+樟脑磺酸钠10 mL,避免激发感染。
结束语:肉牛养殖过程中要增强管理意识,合理应用养殖技术,掌握相关工作要点,同时更多注重肉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育肥效果,创造更多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