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1)本文所指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
2)本文所称研发活动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不包括企业对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或对某项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新的材料、装置、产品、服务、工艺或知识等)。
企业研发活动一般分为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合作研发、集中研发,及各研发形式的组合。
3)本文所称研发费用是指各部门在开展科研项目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2、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重点考察的研发指标内容
(1)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比是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值。
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2)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范围
1)人员人工费用
包括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2)直接投入费用
直接投入费用是指企业为实施研究开发活动而实际发生的相关支出。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折旧费用是指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和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
4)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是指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软件、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许可证、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5)设计费用
6)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
7)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8)其他费用
3、研发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对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而言,管理这个环节都是比较薄弱的,高新技术企业也不例外。企业项目立项过程管理不严格,如项目策划提出,科研报告信息不充分以及缺少系统性的规划,对于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合作研发以及集中研发等一系列的企业研发活动的管理未作有效的区分管理;在研发阶段,里程碑控制、产生的专利及知识产权归集不及时;在研发的后端,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管理方面缺少提前考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许多高新技术企业还未形成规范的研发管理体系。
2)管理基础和业务流程薄弱
很多企业在科研项目管理的基础和业务流程方面还略显薄弱,主要是企业墨守成规,惯性沿用旧的或业已存在的方式工作,怯于流程优化,不敢提出流程再造,但旧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思想不改变,研发项目管理质量提升堪忧。再优质的项目、优质的团队力量如果没有系统合理的管理手段,研发投入时间、精力与研发项目成果不成正比,大打折扣。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壮大,研发费用支出达标将捉襟见肘。面对这类困境,由于管理基础和业务流程薄弱,很难提出优化措施或解决方案。
3)信息化水平较低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分布不均衡。企业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系统和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管理、OA等,还未做到实质整合公司各类资源形成系统性的信息化管理。各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还不够,仅停留在表面,有些领域仅仅是做到无纸化,而非信息化。以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数以百计的研发项目管理仅通过一张张excel表格来管理,研发项目的管理手段还是较原始,无法将每个研发项目的进展、投入人工时等实时展现在系统内。从科技部门研发项目的前端管理,到财会部门对研发费用的归集,实质上是脱节的,财会部面对的是一张张手工制作的excel表格,密级的数据以及固化的归集。
4、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管理优化思路
1)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
企业研发管理是系统性工程,需要统一梳理,全盘谋划,制定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研发投入核算体系。从立项管理、项目实施、成果验收、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到最后的研发项目资料留存管理,制定科研项目全流程管理条线,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
2)广泛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
积极与国内外研究开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包括但不限于科研院所、兄弟单位、高校等。利用国内高效及科研院所研发能力,带动相关学科建设。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与国内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研究,进行技术攻关。与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技术开发、成果转让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结合科研合作有计划地开展联合培养。
3)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让该技术成果;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以及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为促进公司科技和生产经营发展,调动公司广大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性,提升公司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应加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和激励奖励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科学技术奖励、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以及科技成果创新与评价等。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公司科研发展创造条件。
4)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应积极建立科技人员的培养进修、职工技能培训、优秀人才引进,以及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制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顶层方案,打造一批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通年轻人培养通道,聘任青年科技助理,逐步成长。成立科技人才创新工作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在公司科技领域创新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搭建开发协同的创新平台,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激发公司员工科技创新热情。建立并逐步完善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
5)加强研发活动信息化管理
要积极推动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加快数智化转型。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的ERP系统,除了具有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管理等模块外,还应增加具有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研发管理模块。企业如何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研发管理水平是申请/维护高新技术企业的杀手锏。企业要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持续的创新能力,就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改进优化企业研发流程和业务流程,运用ERP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对企业的研发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倩, WY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2]刘伟.企业信息化的适宜度研究.情报探索.2007,3,124-126
[3]刘振.企业应用集成(EAI)研究.上海信息化,2006,2,76-77
[4]夏毓平.深圳市宝安区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现代企业,2006,4,70,72
[5]高新技术企业人才资源内化开发与管理. 科学管理研究. 2004,4,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