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

黄颖霞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金港小学,5371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小学教育更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从学生角度看,这个年龄段里较突出的性格特点有活泼、对外界事物具有较强好奇心,还有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不难看出,在这一阶段学生在管理、约束上的需求较为突出,而管理也不再是一味地强迫,追求刚柔并济。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经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班主任管理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05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班主任不仅仅需要承担一定教学任务,还需要负责班级管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教育来说,理论仅仅是一个基础层面,更重要的还是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等,以更积极的姿态完成学习任务。小学阶段不仅仅是学生刚刚接触学习的新阶段,还是人生观价值观基础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间进行一定的管理、引导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感情打动学生的内心,用道理使他们明白孰是孰非,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结合的基础

小学可算作基础教育中学生日常管理难度最大的一个学段,由于小学生普遍精力旺盛且自我约束能力低下,班主任教师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帮助小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使其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与班级行为约定的情况下得到相对的自由。然而,一味强调固有制度的班级管理方法缺失了人情味,进而使小学生产生被压迫的感觉,这并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小学班级管理必须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制度,让小学生自觉、自愿地履行集体生活中的义务。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师常被视作担任班主任的第一人选。一方面,语文课程的课时较为充足,语文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另一方面,新课改后语文课程十分注重思想教育,语文教材中蕴含许多指导学生成长方向的基本人生哲理,能对小学生产生启示作用。因此,不论语文教师是否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都是分不开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结合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教材中的文章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构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外界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如生活、学习、娱乐等。为了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小学生的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现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涉及思想道德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滴水之恩》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朗读文章,然后引导学生逐段分析文章的内容,然后提问学生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展现了怎样的品质。学生可以自主思考,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然后详细讲解《滴水之恩》这篇文章表述的感恩、善良、乐于助人等情感和品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讲述生活中类似的故事,提问学生如果遇到文章中的情况该怎么做,通过语文教学和教材分析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二)、借助朗读教学推进思想教育

朗读是小学课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能够纠正错误发音并养成良好的短句习惯,是增强阅读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手段,而朗读的内容也可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朗读教学中,尤其是在带领学生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诗歌类课文时,语文教师可鼓励小学生模仿其中的正面行为,借以传达正面思想。例如,在带领学生朗读《田家四季歌》时,语文教师就可对其中的语句进行思想教育方向的解读。在朗读至“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时,语文教师就可从“乐于奉献”与“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两个角度来解读诗歌内容,让小学生知道每天享用的美食来源于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而窗明几净的教师环境也是值日生劳动的成果。如此一来,通过适当监督,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可使小学生在值日活动中更加积极的同时收敛破坏整洁环境的行为。

(三)、加深语文教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选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例如,在《和时间赛跑》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早上上学为例,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在上学的路上可以观察自然、阅读课外书,在放学之后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后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使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充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借助课文典范树立优秀榜样

教材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参考,随着课文教学的推进,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与视野都会扩增,能够通过课内外阅读了解到更加丰富的文学故事与人物经历,这些都可用作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语文教师可以下意识地鼓励学生以文中的优秀人物或事迹为榜样,并着眼于校园生活的细微小事,从培养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做起,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利用语文教学来配合班主任管理

语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科目,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不论在哪个教育阶段,习作在语文学科中都占有很大比重。习作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引导性功能很强,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与思想道德品质的最优途径。其次在语文朗读环节和课文教学、课后背诵的过程,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课文《乌鸦喝水》中课文所体现的涵义是在面对困难时要善于思考,总会有办法解决困难。以协调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六)、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平台加以辅助,而生活就是进行语文学习最好的平台。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实际,认真观察生活。因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道德水平。例如,语文教师可以经常开展班级户外活动,春游、福利院献爱心、参观著名景点等活动。游览过后,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气息,通过真情实感的流露,而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在活动后布置写作,积极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收获。通过这种途径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有效实现了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开展。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可以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实现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价值。同时两者可以互补,通过发挥自己的长处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不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行为规范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结合是实现了双方的共赢,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实现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积极开展班会活动,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教学与管理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冯志强.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整合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55-356.

[2]潘红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J].文教资料,2018(31):150-151.

[3]安军.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