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烧伤科患者易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管理体会

张智芳 董小芹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753200

摘要: 目的:探讨烧伤科病人常见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出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临床工作的仔细分析,查阅相关资料,查找导致感染的原因,然后制定护理措施。结果:烧伤病人的易发因素主要有病室因素、医源性因素、烧伤因素和呼吸系统因素。通过健全制度、规范护理程序、加强病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容易感染的因素,从而减少烧伤病人的感染率,让他们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烧伤科;易感染因素;原因分析;护理管理
DOI:10.12721/ccn.2024.1574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近几年来,伴随国内现代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燃气、天然气普遍使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因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不恰当的操作导致的烧伤人数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美感。烧伤病人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就会进入感染期,特别是大面积的烧伤病人,因为病变面积大,感染率高,即使在大面积的烧伤脱痂过程中,残留的伤口也可能出现感染。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的烧伤病人死亡。烧伤病人的感染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所以,研究病人的易感性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法,对预防和控制感染有重大意义。作者就烧伤科病人容易出现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1、烧伤科患者的易感染因素分析

1.1病房因素

因为烧伤病人的疾病特征,需要将病房保持在一个特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同时,病房的环境也比其他科室要封闭得多,不能一直去通风,这会促进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病房里的细菌浓度会显著上升,这会让烧伤病人的感染风险大大增加。

1.2医源性因素

造成医院内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护士对各项护理工作的疏忽,缺乏对感染的认识,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监督;此外,在临床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用药习惯,没有遵循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在没有进行药敏试验的情况下,就盲目地用抗菌药物,造成了不恰当的用药,或者频繁地更换抗菌药,这很容易让病人发生感染,特别是多药耐药,从而造成了长期的感染。此外,因为烧伤病人要进行积极的治疗,而输液是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输液之前首先要对静脉进行穿刺,如果穿刺点附近有伤口,就很容易导致感染,长期的输液、输血会对血管造成刺激,也会导致局部的炎症和感染,同时,气管插管及切开、机械通气等有创的操作也会造成感染。

1.3烧伤创面因素

烧伤后,“屏障作用”被打破,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损伤,特别是对于面积较大的病人来说,外界的细菌等微生物可以通过损伤表面进入机体,从而导致感染。此外,烧伤后病人的免疫能力明显降低,这也使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而且他们体内的微生态也会出现紊乱;大面积烧伤后的身体会出现很多病理性的变化,如渗出液、伤口结痂、肌肉坏死等,这些都能给细菌病毒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便利条件。

1.4呼吸系统关键因素

鉴于大面积烧伤的恶劣环境,除了能引起皮肤受损以外,可能还有呼吸系统吸入性损伤,首先就是黏膜水肿、血管扩张等临床表现,如果这个坏死组织剥落,很容易导致呼吸道病毒感染。烧伤病人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如此一来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呼吸系统感染。

2、护理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2.1健全体制,强化管理

医院领导要充分重视这一点,制定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方案,由业务副院长、护理部主任、病毒感染科副科长任职督导检查及管理,烧伤科护理人员任职监管小组成员,挑选出2名管理工作护理人员组合成督导管理工作组,所有的烧伤科的护士都要深入学习拟定的机制和计划方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对感染的认识,并且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定期进行复查,以周为单位进行总结、解析,同时向上级部门评估,以此来实现烧伤科病毒感染管理工作规范性、系统化、常规化。

2.2标准化的护理流程

烧伤科应当创建一个标准化的护理标准及程序流程,保证各项工作统一性、合理化;护理人员在执行每项手术的时候,要先做好手部的清洁,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感染。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要求保证无菌检测处置,及时性清创缝合上药,有效降低手术伤口发病率;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病房消毒和灭菌分隔,一定要保证病房温度与湿度较为稳定,也不能太低,要有合适的空气流通频次,不能太多也不要太少,需要在房间里安装使用空气净化机,每天都需要定期检查医院病房清洁消毒,始终保持房间里的空气清爽,避免细菌的滋生。要定期换床单,避免外伤感染。

2.3强化对病房医护人员的管理工作

为了能防止交叉感染,除了做好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之余,一定要对病房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的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责任医师、管床护士、值班医生、护理人员以外,要尽量减少其它医护人员的走进,降低感染的几率。尤其要重视对病人的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管理,告诉他们要减少探望,或者禁止人员来探望,这是对病人的一种保护性隔离,可以有效地避免外来的污染。

2.4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降低感染率的关键,必须按照抗生素的应用规律,结合病人的病情、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对症有效的抗生素,同时要防止因不合理应用抗生素造成的菌群失衡。护理人员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临床疗效,并要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探讨

烧伤病人的皮肤损伤大,病况重而复杂,治疗难度大,且常混合感染,对疾病的早期干预有很大影响,因而,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调节病毒感染。按照近些年的临床实验,我们不难发现烧伤病人病毒感染的原因有很多,包含医院病房关键因素、医源性关键因素、大面积烧伤关键因素、呼吸系统因素等。在这样的容易生病的因素中,只有经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规范化护理措施,提升医院病房工作人员管理工作,及其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类等,才可以更好地避免这类容易生病的要素,从而降低烧伤病人感染机率,这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莲;钱远宇;王昆;孟庆义;武建军;黎檀实;沈洪.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的调查[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3

[2]李金锋;王庆春;肖伟.某院烧伤科患者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3

[3]文海燕;刘九月.某医院2018-2021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22

[4]郝伟;尚翔;费秀珍.妇产专科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J].北京医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