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鼻饲的护理方法探讨

涂连洁 古霞 谢秀利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鼻饲的护理方法,并总结出系统性的经验。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ICU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接受治疗的55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列入观察对象,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鼻饲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规范,并对于患者在鼻饲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预防上面,积极加强干预。对照组则仅采取常规的鼻饲方式。结果:观察组在总体鼻饲效果上明显强于对照组。发生鼻饲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人数与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将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积极加强早期鼻饲方面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鼻饲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鼻饲的安全性。在临床上非常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 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早期鼻饲;护理方法;探讨
DOI:10.12721/ccn.2021.1574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对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来说,早期进行鼻饲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但保证了患者能够具备必要的营养摄入,以免体内的能量出现不足;同时对患者在肠黏膜屏障及胃肠功能的保护上面也是有效的,对促进患者尽快苏醒和提升患者的免疫力来说具有价值。但早期鼻饲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于患者常因意识障碍时间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及咳嗽反射减弱[1],容易带来反流、呛咳、误吸等危险。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改善护理干预。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神经外科ICU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接受治疗的55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列入观察对象,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人,在常规鼻饲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规范,并对于患者在鼻饲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预防上面,积极加强干预。对照组30人,仅采取常规的鼻饲方式。

患者年龄在21-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0.74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

1.2列入标准

两组所有患者经确诊,均符合颅脑损伤昏迷并需接受ICU治疗的各方面临床指征,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接受各方面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上述指标当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排除标准

伤情过重,已经无生存希望的患者。

1.4观察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手段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措:

①对患者所选用的鼻饲管必须具备下列性能:采用聚氨酯或硅胶制作,弹性较好、材质柔软、管径合适,患者容易接受并感到舒适。当置入鼻饲管后,下一步就要通过扁帽带或丝绸胶布来固定和在穿出鼻孔处标记好,这样后面每次鼻饲前都能够便于检查,一旦发现移位能够及时进行纠正。

②做好正确的体位摆放:为避免营养液发生反流,患者应采取30°~45°半卧位。这样可以增加营养液阻力及加快患者消化道排空,避免患者发生反流、误吸等反应。当每次鼻饲结束后,患者必须于40分钟到一小时内更换体位以帮助营养液的吸收、转化,同时也有效防止了因头部角度太小所致的误吸。

③做到正确的鼻饲方式:鼻饲液体的温度以37℃为宜。低于这个温度则对患者的肠胃不利。在进行鼻饲之前,必须要先检查患者鼻饲管的位置,将其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清理,确保其呼吸道的畅通。在对于饲管内的残留物进行回收后要注入温开水60~90 mL。若患者无反流或腹胀发生,则可输注营养液。

患者鼻饲中和鼻饲后半小时内,需避免吸痰,防止吸痰时的刺激所带来的恶心呕吐。一次性投给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速率从50 mL/h逐渐上升到90 mL/h,直至达到生理日需量(2000~2500 mL);间歇性重力输注时,速率250~400 mL/h,4~6次/d[2]。连续经泵输注则必须全天内匀速进行。

不管是哪一种,在一开始时浓度都不宜太高、剂量不宜太大、速度也不宜太快,以后再逐渐增加。通常在第一天只输入25%的剂量,并将其浓度下降一半左右,保持25~50 mL/h的速率。如果患者无不良反应,则在第二天大约提高一半的剂量,速率可提高25mL/h左右。后面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一步对剂量、速率等进行提升,不能急于求成。

加强对患者鼻饲期间的管理。对患者进行翻身及吸痰之前,首先要确保管道的位置没有出现差错。如果患者情绪严重波动,烦躁不安,则应在得到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约束措施,以防鼻饲管因计划外脱出而造成的误吸等。另外还要对于患者的胃部加强监测,以免出现胃潴留等状况。一旦有胃潴留发生且大于150 mL,则需先暂停鼻饲,严重者可给予胃动力药物。

2 观察结果

观察组在反流、误吸、计划外脱管和窒息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上具有推广运用的价值。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

截图1741242557.png

3 讨论

对于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来说,早期鼻饲是护理当中的一大难点。因为根据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具体特点,在鼻饲当中很容易出现反流、误吸、计划外脱管和窒息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死亡[3]。为了提高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鼻饲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就需要在临床护理措施上面进行一些改进。具体来说,要采用合适的鼻饲管并进行有效固定、做好正确的体位摆放、做到正确的鼻饲方式、加强对患者鼻饲期间的管理。一般来说,鼻饲管脱落、管径过粗、输入速度过快、注入量过大、置管深度不足及体位不当等因素,是导致鼻饲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当摆放体位时要选择30°~45°半卧位且在鼻饲结束后必须于40分钟到一小时内更换体位,鼻饲液体的温度以37℃为宜,鼻饲中和鼻饲后半小时内,需避免吸痰,认真检查鼻饲管的位置,鼻饲的浓度、剂量等必须循序渐进,翻身及吸痰之前要确保管道的位置无差错,加强对于患者的胃部监测等。

在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当中,为了促进其尽快康复,临床上需进行早期鼻饲。虽然这是一项风险性较大的护理操作,容易出现反流、误吸、计划外脱管和窒息等不良反应。但对于护理操作进行改进可显著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斐.颅脑损伤鼻饲患者反流误吸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2):190-192.

[2]张忠梅,李晶,魏文霞.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63-64.

[3]于红光.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鼻饲的护理方法[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