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PCT、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临床早期预测的有效性

邢腊梅

四川友谊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在疑似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中临床早期预测应用PCT、IL-6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确定研究时间,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时段,入我院疑似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中抽取80例,均接受两种检测方式,依据血培养结果,对其比较。并命名为阴性组,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指标水平差异、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血培养结果中,显示阳性30例,阴性50例,比较后,阳性组患者数值高于阴性组,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更高(p<0.05)。结论:目前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临床早期预测,PCT、IL-6两种检测方式均有其价值,其中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更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应在该领域广泛应用。

关键词: PCT;IL-6;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预测
DOI:10.12721/ccn.2024.15740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临床上,人体出现血液受到多种因素感染,进而引发全身性的炎症疾病,称为细菌性血流感染。该疾病起病迅速,发病较快,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对于患者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1]。因此,出现该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早期的抗感染治疗,积极控制病情发展,规避后续各类风险。由于细菌性感染种类繁多,需要采取针对性抗感染药物,在抗生素应用前,要进行准确判断[2]。血培养能够明确患者病因,依据其不同情况,针对性采取治疗方案,进而保证治疗有效性。但是,血培养存在一定局限性,时间较长,这对于后续治疗不利,会导致患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临床研究表明,人体出现细菌性血流感染后,体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均会出现变化,数值短时间升高,因此这两项指标可以作为诊断有效依据[3]。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该指标在诊断中的价值,本文旨在探索,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中应用PCT、IL-6联合检测对临床早期预测的具体效用,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时段疑似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80例,阴性组:女性26例,男性24例,实际年龄区间在35到60岁之间,均值为(47.51±1.23)岁;阳性组:女性20例,男性10例,实际年龄区间在34到62岁之间,均值为(47.88±1.41)岁,对一般资料进行整体分析比对。

纳入标准:①患者对该项检测了解,并接受临床相关检查。②患者症状符合,出现疑似细菌性血流感染指征。③两组患者检测标本均由本院的医护小组实施完成,且首次接受该检测方法。④患者≥18 岁。

排除标准:①经诊断后可知,患者有免疫缺陷,精神系统、血液疾病等疾病。②患者就诊、诊断与临床治疗资料部分或全部丢失。③患者服用抗菌药物治疗。

1.2方法

患者经检查,符合标准,对其静脉采血双瓶,厌氧瓶与需氧瓶剂量各为8-10毫升,将其放入全自动培养仪进行血培养,通过3-5天培养后,判断阴阳性结果。阳性瓶再经过平板转种培养,鉴定细菌类型。

 在早上,患者空腹状态下,为其进行静脉采血,剂量为5毫升,进行PCT与IL-6联合检测。借助荧光免疫层析法,进行PCT检测,其数值超过0.5ng/mL,结果为阳性。借助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其IL-6水平检测,其数值超过6.76pg/mL,结果为阳性。

1.3判定指标

分析比对两组患者指标水平差异(PCT检测范围:0.1~100.0 ng/ml,PCT>0.5ng/mL为阳性;IL-6检测范围:3~5000.0pg/ml,IL-6>6.76pg/mL为阳性)、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2组患者的相关研究指标进行有效检验,[n(%)]与(x̄±s)分别代表比对计量与计数资料;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指标水平差异

两组患者不同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组患者数值更高,结果差异明显(p<0.05),见对照组表1。

表1比对两组患者患者指标水平差异(x̄±s)

微信图片_20250306162637.png2.2对比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

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更高,结果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对比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n(%)]

微信图片_20250306162639.png3.讨论

临床上,人体的血液进入细菌、真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后,引发的血液疾病,称为细菌性血流感染。该疾病病因复杂,手术、静脉留置针、烫伤等导致机体屏障功能被破坏完整性,激素、感染、化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都是该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4]。该疾病属于全身感染性疾病,出现该情况,患者会出现高热、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寒战、皮疹、肝脾肿大以及意识不清等临床反应。因此,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治疗,规避感染等风险,否则会引发脏器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后果。但是,在治疗前,需要明确患者病因,明确其微生物感染情况,采取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达到预期治疗效果[5]

临床上,对于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方式,以血培养为主,这也是其诊断“金标准”。但是,该方式由于培养周期长,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引起污染。同时,有研究显示[6],血培养次数、采血量对于阳性检出率有一定影响。如果采血量达到7~10毫升,即标准体积,会增加阳性率。需要在24小时内,对其再次进行多次培养,将假阳性、假阴性情况有效降低。该检测报告时间较长,对于患者后续用药治疗等有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其身心、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随着临床此类患者的增加,对于有效检测方式有需求的患者不断上升,相关研究持续深入,成为当前重点。人体在健康状态下,降钙素原值较低,但是血液中如果进入细菌、真菌,其数值会迅速升高,仅需3小时,即可检出,稳定性强。白介素-6属于多效性细胞因子,在人体内,能够调节血细胞生成等多种细胞功能,参与机体炎性反应[7]。如果人体出现细菌性血流感染,其会出现抗感染免疫反应,该数值也会短时间上升。因此,对于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检测中,可以对其检测PCT、IL-6数值。但是,该两项指标都是非特异性感染指标,对其进行单独检测,具有一定局限性,阳性预测值并不理想,不同病原体下,所呈现的敏感度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联合检测,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灵敏度、特异度,进而提升准确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在本次研究中,阳性组患者PCT、IL-6检测水平数值更高,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更高。

综上所述,PCT、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临床早期预测价值显著,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凯. PCT、CRP及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临床早期预测的有效性[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7):82-84.

[2] 何立鹃,李晓明,马棋. 血清PCT、CRP及IL-6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7):75,77.

[3] 杨翔,余维丽,储雯雯,等. PCT、IL-6、CRP、NLR在ICU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中的鉴别作用及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5):2926-2931.

[4] 王春娟,雷刚平,刘俊娜,等. PCT、CRP、IL-6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13):1600-1602.

[5] 袁凯旋,邓彩凤,叶龙,等. 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在细菌性血流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4):469-472.

[6] 陈凤琴,曾佰仲,陈宇锋. 联合检测PCT、SAA、CRP、IL-6在早期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9):73-74.

[7] 刘利航,周靖. 血清PCT、CRP及IL-6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