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瓦解,许多传统技艺频临消亡。中国的民间剪纸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也是世界的艺术瑰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剪纸不论对于今人还是后人,都有着珍贵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目前,国内许多民间团体、国外很多国家如日本、瑞士和欧洲都非常重视开展剪纸活动。尤其是我国台湾已将传统民间剪纸发展为一种纸雕艺术,在中小学有专门的手工劳动剪纸课程。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的:“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它是我们的根,它融入了我们的血肉,给了我们情感”。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而学校应该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因此,立足本校来弘扬民族艺术文化,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我校具体实际情况,我们以“美术教育中剪纸艺术特色课程”为突破口来研究。主要原因有三:1、剪纸材料简单,方法易学,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满足学生学习艺术的愿望。2、剪纸集审美与创造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挖掘剪纸这一民间意识蕴含的丰富资源,不仅能丰富补充艺术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更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3、学校艺术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需求。为了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打造学校艺术特色,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培养和谐发展、个性生长的创新人才,近年来,我校在原有基础上,系统开发艺术特色课程,将其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点打造。通过剪纸活动,使学生扎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同时加强艺术特色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实施,是我校特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为学生人格的发育,营造了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发剪纸艺术特色课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与其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再以学习简单的剪纸技法为主,逐渐加强难度。先临摹,后创作;教育学生继承民俗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追求;第二阶段:以练习大型成品作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性,选择学生喜欢的图案,自由发挥做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第三阶段:甄选学生的优秀剪纸作品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比赛,以及学期末学生优秀作品展览,作为教学成果展示,以便师生观赏。为了更好地实施剪纸艺术特色课程,我事先设计了教学研究目标和教学研究内容。
一、教学研究目标:
1、通过对剪纸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民间艺术的热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2、通过剪纸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剪纸的知识,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努力提高教师利用、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能力,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打造学校的艺术特色课程。
二、教学内容:
1、剪纸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教育价值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通过对剪纸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民间艺术的热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2、开发剪纸活动的艺术特色课程,包括剪纸内容的编排体系、活动设计方案、教学活动原则、评价标准等。通过剪纸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剪纸的知识,敢说剪纸艺术的魅力,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通过剪纸艺术与校园文化整合的实践与研究,拓展多元艺术教育,扩大美育效果,增进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认识,养成主动观察、探究及创新的能力。
通过近年的艺术特色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1、开发了学生的潜质,有效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
“千刻不落”、“万剪不断”说的正是剪纸。剪纸需要学生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去完成,否则便会前功尽弃。为此学生们养成了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习惯和品质,并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剪纸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如:雷同学,以前总觉得自己自卑不如别人。在剪纸班上,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剪纸才能,让老师和同学惊叹不已。剪纸让她找到了自信心。
2、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剪纸欣赏与创作过程中学生提高了爱国情感和审美能力。通过剪纸校本课程的学习实践,学生接触各种形式、风格的剪纸作品,使他们在观察、分析、比较过程中学会剪纸创作的语言,领会剪纸创作中动静、虚实、疏密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剪纸的稚拙、朴实,从而感受到剪纸的魅力所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也会切身感悟到:传统剪纸不仅表现生活中的花鸟鱼虫,喜怒哀乐,还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人文理念、道德观念、审美理念;感悟劳动人民以剪纸美化生活,以剪纸表达情感的聪明智慧,逐渐增强民族文化修养,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生学会基本剪纸技巧的基础上,辅导他们剪制要有变化。如,鱼身子有长、短、胖、瘦的变化,鱼尾有展开、闭合的变化,鱼鳞可以变成方形、锯齿形或以花代鳞等,进行巧妙地变化、概括、夸张。达到写实求其真,变化求其美,概括求其活,夸张求其神。经过这样具体而生动的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得到发展。他们剪出的花鸟鱼虫,就不再仅仅象老师所教的那样,而是带有他们独特的情感与创造性,多种多样。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从计划到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观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同时,与校内的本学科教师们一起探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也会到其他学校去交流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运行。通过教学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营造了优良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同学们将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贴在班里的特长栏里,不仅给全班同学展现了自己的剪纸技能,增加了自信心,也为班里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艺术节,学生展示的剪纸作品数量多且形式美,从效果来看相当的震撼,也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看到了剪纸特色课程的多样成效,我们更有信心把剪纸特色课程延续发展下去,将其打造成学校的艺术特色课程,为我国伟大的民间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民间剪纸技巧》 孙二林 著 金盾出版社。
[2].《中学生剪纸》 许之敏 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与创新》 吴国本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4].《民间窗花》 佟坡、慈旭、华迦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5].《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