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胃溃疡是一种胃黏膜层受损的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与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与损害因素之间的失衡有关,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胃炎、感染幽门螺杆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长期使用、酒精、吸烟和过度胃酸分泌,这些因素导致黏膜层受到侵蚀,减少了胃黏膜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引发溃疡的形成[1]。胃溃疡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胃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抑酸药、抗生素和胃黏膜保护剂,以及行内窥镜下的治疗方法,如止血、溃疡缝合和黏膜下注射,同时,患者还需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NSAIDs的滥用,以促进愈合和预防溃疡的复发。在这次研究过程中,选择56位胃溃疡的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 2022年3月-2023年3月的时间范围内,消化内科收治的56位,诊断患有胃溃疡的临床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8位,患者均符合胃溃疡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院时,没有便血、呕血的情况发生,在来院就诊的2周内,均未接受各类药物治疗。其中男18位,女10位,年龄均在20岁到75岁范围内,中位年龄值为(42.2±1.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基线资料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中药治疗措施,中药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中医诊断而定,使用的中药包括黄连、生地黄、厚朴、半夏、白术等,治疗的方法是将这些中药制成中药颗粒或汤剂口服。中药颗粒的剂量通常为每次10克左右,每日2-3次,中药汤剂则需要按照中医医生的开方来煮制,具体剂量和频度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等因素而定。除了中药内服,中医治疗还包括针灸、艾灸、中药外敷等方法,治疗的效果需要在一个月内进行观察和评估,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卫生、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加速愈合和预防复发。治疗期间中医师应对患者的原发病了解掌握,若患者的胃溃疡由胃黏膜病变所引起,必须对其是否有胃穿孔、腹痛等病症仔细观察。
研究组患者接受消化内镜联合中医药治疗胃,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方法和治疗方案:首先,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检查,以明确溃疡的位置、大小和严重程度,通过内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并采取一些操作,如止血、黏膜下注射或溃疡缝合,来处理明显出血或穿孔的情况。中医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中医诊断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方案制定,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生地黄、厚朴、半夏等,可以制成中药颗粒或汤剂,用于改善胃黏膜的愈合和保护,治疗方案还包括饮食调理,患者需遵循中医养生原则,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酒,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促进溃疡的愈合。此外,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也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帮助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和平衡,整个治疗过程定期进行内镜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注意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减轻精神压力、戒烟戒酒等,以促进溃疡的康复和预防复发,针对患者个人情况制定饮食护理计划,若无呕吐症状且胃溃疡出血量少,可嘱咐多食用清淡、温凉食物,但不可食用有刺激性食物;若为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急性胃出血患者,最初补液禁食,后酌情逐步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待病情稳定后可普通饮食,止血处理的1至2天后,可让患者适当食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流食,但需对蛋白质、钠含量摄入严格控制,以防引起(或加重)肝性脑病、肝腹水病症。同时,嘱咐患者不要食用带刺、质地坚硬等的食物,避免诱发再次胃溃疡出血或引起食道损伤产生的可能。告知患者及家属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产生原因、治疗措施、疾病预防等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再次胃溃疡出血发生的可能性,告知良好饮食习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嘱咐戒烟忌酒,放松精神、保持乐观心态。
1.3观察指标
显效:临床呕血、黑便症状均消除,7 d内大便潜血试验3次(+~++);有效:临床呕血、黑便症状均停止,大便潜血试验自强阳性转为(+~+++);无效:经7 d治疗临床呕血或黑便症状未完全消失或得到缓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经治疗,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2.2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30.5±2.6)h,对照组则为(53.6±8.4)h,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止血时间比较结果
3讨论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人群中胃溃疡时常会发生,特别是胃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更高[2]。胃溃疡出血通常是由消化道黏膜破裂或血管破裂导致的,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呕血,血液呈鲜红色或咖啡色,或由于血液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作用变黑产生黑便。胃溃疡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溃疡的程度和速度。轻度溃疡可能表现为隐匿性贫血,慢性失血导致贫血,而大量溃疡则可能导致明显的呕血、黑便、腹痛和乏力等症状,患者的生命体征也可能出现异常,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对于胃溃疡的治疗,既要迅速止血,又要处理并发症和预防再胃溃疡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内镜止血、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和血管收缩药物、血管栓塞术和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胃溃疡的原因。
已有研究表明,胃溃疡常见的病因主要食管腔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食管胃黏膜静脉病变、食管黏膜疾病、胆道血管疾病、胃肠道肿瘤、全身性肠胃疾病等。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会直接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3]。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5%-25%,约50%的胃溃疡是由消化性溃疡引起的[4],并发症因季节而异。同时,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五倍,多年龄为30-50岁。胃溃疡出血的危害性极高,出血导致的主要危害包括大量失血,可能引发贫血、虚弱和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胃溃疡出血还可导致胃内细菌感染,增加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如胃炎、胃溃疡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胃溃疡出血虽然相对较少见,但在一些高风险人群中,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及时诊断、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胃溃疡对降低出血风险和减少危害至关重要。胃溃疡出血轻型病例仅显示黑便,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外周循环衰竭,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必须积极抢救。目前临床学者普遍认为,胃溃疡的病因多种多样,尚未充分阐明。该疾病的治疗必须以判断病人的具体性质及疾病症状为治疗基础,及时正确选择合理的疾病治疗预案方法等,是有效降低胃溃疡出血患者死亡率的关键[5]。
关于胃溃疡的临床治疗,国内外研究表明,在胃溃疡的评估与初步处理方面,首要的是评估患者的稳定性,应该根据患者是否休克、血压、脉搏、皮肤状况、意识状态等指标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的稳定性程度[6]。常规处理方式包括,确保患者气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并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输液。要给予患者止血治疗,首先是内镜止血,内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胃溃疡出血的关键步骤。内镜止血包括局部止血和介入性治疗。局部止血是通过内镜直接对胃溃疡病灶进行止血,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凝、热凝、钳夹等。介入性治疗是胃溃疡出血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内镜无法止血或显效差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性治疗,如血管内注射血管收缩药物、血管栓塞术等。
目前,消化内镜联合中医药治疗胃溃疡不断发展,这种联合治疗方法结合了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的治疗优势,提供了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中,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和处理胃黏膜的病变,例如止血、注射或缝合,以迅速解决明显出血或穿孔的情况,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中医药治疗强调整体调理和体质改善,可以促进胃黏膜的愈合和保护,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愈率。中医药治疗则从根本上提高了胃黏膜的自我修复和保护机制,有助于防止溃疡的复发,此外,中医药治疗还可以缓解与溃疡相关的不适,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
本次研究中,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效果良好,中药处方中半夏可以有效改善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促进胃溃疡的愈合,减轻炎症和疼痛症状,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处方中黄连、生地黄等成分能够平衡胃溃疡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增强机体抵抗病变的能力,减少胃黏膜的进一步损害。此外,中医药治疗还能够帮助调整患者的消化功能,促进食欲恢复,减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有助于维持正常的饮食和营养摄取。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中医药治疗,主要在改善症状、促进愈合、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治疗时的中药处方根据患者的中医诊断和具体病情而定,包括黄连、生地黄、厚朴、半夏等药物,制成中药颗粒或汤剂,以实现个体化的治疗。黄连有清热解毒、生地黄有滋阴清热、厚朴有理气化痰、半夏有宽中和胃等功效,组合应用时,黄连可以清热解毒,减轻胃黏膜的炎症,生地黄能滋阴清热,保护黏膜,厚朴有助于平息胃部不适和疼痛,半夏则有助于平稳胃肠功能,组方中各成分可以协同作用,改善胃黏膜的状态,减少出血风险,促进溃疡的愈合,同时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中医诊断确定了用药剂量和疗程,确保了本次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本次消化内镜联合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方案,综合了中、西医治疗方法的长处,提供了更全面和个体化的疾病管理,这种联合治疗方式可以提高胃溃疡出血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效的治疗选择,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及不同阶段的内镜检查结果进行调整。
经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92.9%,比对照组的78.6%高(P<0.05);研究组所有病人经过统计止血总计用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短很多(P<0.05)。说明消化内镜联合中医药治疗能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止血时间,在消化内镜联合中医药干预时,医疗人员应该重视治疗患者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活动引导,促进排便,预防便秘的发生。
4结论
总之,胃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由于胃溃疡的原因多样,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管理,以尽快止血、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显示,采用消化内镜联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明显,见效迅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杨艳琼.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和再出血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 2022, 42(11):3.
[2] 尤宁,陈刚.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再出血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 2022, 28(3):3.
[3] 闫小燕,王秀敏.经消化内镜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3(3):76-79.
[4] 蒋晶晶.消化内镜诊治胃溃疡出血临床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4):3.
[5] 马玉涛.消化内镜结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2):3.
[6] 刘玉凤.关于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对溃疡愈合时间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