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应用

于亚云

山东省水资源中心

摘要: 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各种因素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影响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这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阶段,有关人员要注意其地基处理,保证其处理效果,符合施工规范,防止后续施工受到不良地基处理的影响。确保建设效果,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应用
DOI:10.12721/ccn.2023.1571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基础处理施工中应用效果良好,有效优化了工程建设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较多问题急需解决,相关人员应积探索研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部分的稳定性、牢固性与耐用性,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实用价值。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操作、生活环境、以及施工场地方面和普通的建筑工程相比都存在着差异,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施工涉及范围大。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大,包括水库大坝、水电站、泄水建筑等子工程。二地形复杂。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农业、电力行业,为了更好的符合相关发展需求,水利水电工程一般会设置在地形比较复杂的位置。三施工技术类型多。水利水电工程中包括的子工程非常多,因此涉及的专业也是非常多,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关要求和施工要求,科学地制定相关施工方案,并合理的选择施工技术,从而更好地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四施工要求严格。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工程,其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重点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因素

影响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重要因素有:首先,由于沉降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由于工程结构本身的重力、施工场地的基础特性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电气工程基础容易发生沉降。当沉降超过规定范围时,数学和电气工程将发生严重变形,严重影响维修和电气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靠性。其次,受到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在水利发展工程的建设中,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会影响工程基础,如施工场地的地质稳定性和防滑性能较低,对水利和电气工程的建设有不稳定因素。造成甚至影响修理和电气工程的结构性稳定性,尤其是修理电气工程长期运行后,工程结构的剪断破坏和应力破坏现象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施工质量。最后受到基础泄露的影响,修理电气施工现场的一部分占据着陡坡、石墙等部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较大工程的接头问题,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而产生的不利后果,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为了避免醉酒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地区大规模的积水,对工程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应充分考虑建设修理水电工程时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基础漏水问题,并充分考虑相应的要采取预防措施。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应用

3.1岩基的加固处理

水利工程建设将面临许多安全威胁,因此需要加强岩石基础处理,一般分为断层破碎带河床深槽、岩石基础不均匀的沉降和岩石地基滑落的三部分,断层破碎台,河床深沟和脆弱岩石层采用普通混凝土浇注法,如断层和岩层宽度较小,一般施工时要进行一定的开凿和深度处理,最后要用混凝土填埋,而通面积的断层和岩层对岩石地具有巨大破坏力,施工处理中除进行一定的开凿深度处理外,还应采用浇注混凝土柱子的方式处理。许多岩石地面不规则地下陷,需要进行开挖、坚固的灌浆、平地处理等工作。首先要对柱子内的岩石进行挖掘和处理,使其符合施工规范;二是修理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有限,有时很难清理基坑内的碎石和岩石,并满足其强度;最后,要保证水库的基由于低岩石不均对平地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扩大了平地面积,减少了这些不利影响,水库基底岩的压力大于平面体的压应力,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岩石台地的不同特点,将建筑物要科学地选择坝体进行浇筑,保证工程质量。

3.2水泥土加固技术

 对于水泥土加固技术就是灌浆法,其能够有效地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在实际操作需要进行严格控制。首先需要将水泥材料和其他相关施工材料进行混合料搅拌制,拌制成水泥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材料的使用量,然后进行搅拌,然后将其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等到水泥浆和基础工程发生一定的反应后,就能够更好地确保这个过程的强度和稳定性。而在进行该项技术操作的时候最为关键的是需要有效地控制材料的参数,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灌浆法的作用,更好地确保工程的整体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3.3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工程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可以选择的施工技术类型较多,预应力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有效作用,它主要是从具体施工现场情况出发,增强基础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总体工程施工效率。第一,分析和整理预应力管桩中的两种不同方式,即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从这两类施工方式在具体工程中的适用性入手,选择更为合适的施工方式,推进作业环节有效开展。第二,实施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多是发挥静压法、振动法、射水法以及锤击法等方面的作用,同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式。完成施工内容的第一时间就需要全面检查管桩的质量,看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3.4锚固技术的应用

针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地基稳定性差这一问题,施工单位常采取锚固技术予以有效解决。锚固技术其概念为,在边坡或地基的岩层或土层中将一种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这种受拉杆件的固定端称为锚固端(或锚固段),另一端与工程建筑物联结,可以承受由于土压力、水压力或风力所施加于建筑物的推力,利用地层的锚固力以维持建筑物的稳定。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锚固方式也不尽相同,以钻孔灌浆为主的方式常用于在天然地层锚固,锚定板和加筋土两种方式常被用于人工填土地层,其中锚固灌浆技术又存在简易灌浆、预压灌浆、化学灌浆以及特殊的锚固灌浆技术等多个种类。实践证明锚固技术能够有力地起到减少繁琐工程量,提升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作用,在解决地基稳定性差等问题时优势十分明显。

3.5排水固结施工技术

在水利发展工程的建设中,许多工程面临着松软的土地基础,松软的土地基础含有大量的粪土和黏土,对工程建设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松软的泥土中的粪土和黏土的处理,经常采用排水、硬化的方法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有效地处理了松软的泥土造成的地面沉降。通过稳定基础、安全施工、来提高整体功能,排水固结施工方法一般是基础加压由施工和技术排水施工两个部分构成,施工时要严格保证各部分的施工效果,这个方法施工效果很好,但应用范围有限,主要用于泥较多的地基处理。

结束语: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以及发展对现代社会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基础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旦基础施工技术出现质量问题,势必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锚固法、预应力管桩法以及水泥土等各种方法,实现对基础处理施工的质量把控,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建民.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16):32-35.

[2] 张巍霞,吴静.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203.

[3] 龙澍民.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方法及应用[J].四川水泥,2019(0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