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骨折作为一种常见创伤性疾病因其生活节奏快,活动量大等特点多见于中青年人群。传统康复方法多依靠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特殊的体质理论对疾病康复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中医体质理论重视针对个体体质差异的个性化治疗,通过协调身体气血,阴阳平衡可以加快病后康复。近年来中医体质辨识和调理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管理,而对于骨折等急性创伤的恢复研究比较缺乏。故本文旨在探究中医体质理论对中青年骨折患者恢复的影响,从而为骨折恢复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中青年骨折患者,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总病例数为50例。所有患者均经X光或CT确认为骨折,排除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拒绝参与研究的患者。根据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的是标准化的骨折治疗方案,这主要包括了骨折的必要固定、止痛治疗、抗炎治疗以及必要的物理康复训练。这些治疗措施基于现代医学的指导原则,旨在快速恢复骨折部位的结构稳定性,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觉,防止炎症的发展,以及尽快恢复患者的功能活动能力。
(1)固定治疗
对于骨折的治疗,固定是最基本的一步。固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骨折断端的移动,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方法通常包括石膏固定、夹板固定或者使用金属钉板固定等。具体的固定方法依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例如,简单的四肢骨折可能只需要石膏或者夹板就可以,而复杂的关节附近骨折或是多发性骨折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使用金属内固定装置来实现。
(2)止痛治疗
骨折伴随的疼痛通常较为剧烈,特别是在骨折初期。有效的疼痛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还有助于促进康复。止痛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或者更强效的止痛药,如阿片类药物。在使用药物的同时,也会配合一些非药物治疗如冷敷、热敷等以减轻疼痛。
(3)抗炎治疗
骨折部位常见的炎症反应包括红、肿、热、痛等症状,是机体对损伤的自然反应。这种炎症如果不加控制,不仅会加剧疼痛感,还可能延缓康复过程。因此,有效的抗炎治疗对于促进骨折愈合至关重要。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常用的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抗炎和止痛的双重效果。这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骨折早期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的疼痛,并有助于早期的物理康复。然而,NSAIDs的使用需谨慎,因为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胃肠道副作用,如胃痛、消化性溃疡等。在更为严重的炎症或伴有大量软组织损伤的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可能被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强效的抗炎作用,可以迅速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尽管糖皮质激素在控制炎症方面非常有效,但由于其潜在的副作用,如抑制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可能影响血糖和骨质疏松等,其使用必须严格遵医嘱,并在医生监控下进行。
(4) 物理康复
骨折愈合后物理康复对病人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恰当的康复训练既能帮助病人恢复日常活动,又能防止长期不运动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物理康复一般有被动与主动运动疗法两种。被动运动多由治疗师协助病人完成,旨在保持关节活动度及柔软性而不加重骨折部位之负担。在康复过程中,病人会逐步开始积极锻炼,这类锻炼有利于加强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部愈合。现代物理康复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运动疗法,还可能涉及使用多种物理治疗工具,例如超声波疗法和电刺激疗法等,这些治疗手段有助于缓解疼痛并加速组织的愈合过程。平衡与协调训练亦是康复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那些需恢复行走能力或者从事繁杂日常活动者。
1.2.2 观察组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的骨折治疗基础上,额外进行了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个性化调理。这种调理方式结合了中医的体质理论,旨在通过调整患者的内在体质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中医体质辨识涉及到的体质类型包括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等,每种体质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调理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饮食建议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1)中医体质辨识及分类:
在治疗开始时,通过详细的询问和体检,包括但不限于舌象、脉象以及患者的一般生活习惯和体质特征,中医师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这一步骤对于后续的个性化治疗至关重要。
(2)中药调理方案
根据体质辨识的结果,中医师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案。例如,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可能会使用补气养血的药物如人参、黄芪、当归等,以增强体质,提升康复速度。阳虚体质的患者则可能需要温阳散寒的药物,如肉桂、附子等,以改善寒冷症状和提高新陈代谢。痰湿体质的患者则可能给予化痰排湿的药物,如茯苓、泽泻等。这些中药的选用不仅针对骨折的直接恢复,更多地是从整体上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从根本上促进健康。
(3)饮食建议
除了中药调理外,饮食调整也是中医调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饮食建议将基于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例如,气虚体质的患者被建议多食用具有补气功能的食物,如大枣、山药等;阳虚体质的患者则更适合增加一些温热性食物,以助阳气,如羊肉、姜等;痰湿体质的患者则需要避免油腻和甜食,多食用利湿健脾的食物,如红豆、薏米等。这样的饮食调整有助于从内部环境优化康复条件。
(4)生活方式建议
调整生活方式在中医治疗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病人会在中医师建议下调整每日生活习惯以利痊愈。比如,建议各种体质类型患者都要维持适宜的日常活动、避免过度疲劳、充足睡眠等。对于不同体质来说,也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具体的意见,比如气虚体质者需尽量避免寒冷环境、阳虚体质者需尽量避免体力过度消耗等等。
1.3 观察指标
在本研究中,为了全面评估和比较基于中医体质理论的调理与常规治疗在中青年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效果,我们设定了一系列详细的观察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康复时间、疼痛评分和功能恢复评分,每一项都是通过标准化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估,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1)康复时间:康复时间是衡量骨折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从骨折发生到患者恢复正常功能的时间长度。在本研究中,康复时间的测量将从患者入院治疗开始,直至医生评估认为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到可以进行日常活动为止。这一指标反映了治疗方法在促进骨折愈合速度上的效率,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的直观数据之一。
(2)疼痛评分(VAS评分):疼痛是骨折患者最直接和显著的症状,其程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客观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本研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VAS是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通常使用一个10厘米的直线,一端标记为“无痛”(0分),另一端标记为“难以忍受的痛”(10分)。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觉在直线上做标记,从而提供一个量化的疼痛评分。此评分的变化用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在疼痛控制方面的效果。
(3)功能恢复(FIM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是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独立性工具。FIM包括18项指标,涵盖六大领域:自理、控制、移动、行走、沟通和社会认知。每项指标根据患者完成该活动所需的帮助程度评分,从完全依赖(1分)到完全独立(7分)。FIM总分因此范围从18(完全依赖)至126(完全独立),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功能恢复越好。通过对比治疗前后FIM评分的变化,我们可以量化和评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功能恢复的程度和速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bar{x} \pm 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chi^2\)检验。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时间与疼痛缓解
表1 康复时间与疼痛缓解
2.2 功能恢复评分
表2 功能恢复评分
3. 讨论
本研究比较了以中医体质理论为基础的个性化调理和传统骨折治疗方法对恢复时间的影响、在疼痛减轻和功能恢复上,使用中医调理观察组表现出较明显优势。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中医体质理论对现代康复治疗尤其是针对个体差异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中医体质理论以针对个体体质差异为核心,它既是治病的工具,也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之途径。中医调理在骨折恢复过程中通过对人体气血,阴阳及五脏六腑平衡的调节,使其恢复不只限于骨折部位愈合,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系统的修复与强化。此法可能是通过增强人体自愈能力、加快骨折愈合、缓解疼痛、增加病人整体康复速度等途径来实现。另外,中医调理一般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等,这些多向调理措施对患者康复起到综合支持作用。比如以食疗增强人体根本元气、以适当锻炼与休息确保体能恢复等,都是中医康复策略必不可少的环节。尽管本研究的结果是积极的,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中的局限性。一是样本量少可能制约研究结果普遍适用性。样本的加入及多中心研究有助于证实我们的结论,也可能会揭示出更多不同体质类型对骨折康复的差异性反应。二、研究时限短长期随访研究可以更加全面评价中医调理对于骨折患者恢复的作用,特别是功能恢复、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另外,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化、客观化是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焦点。目前中医体质辨识大多依靠临床医师经验判断而缺乏统一标准及客观评价工具,可能会影响治疗准确性及疗效评价。开发并验证可靠体质辨识工具有利于中医体质理论现代化、国际化并更符合现代医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凤梅. 中青年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康复训练依从性相关性研究[J]. 中国疗养医学, 2022, 31 (04): 404-406.
[2]雷春华, 褚晓华, 施燕燕, 韩薇, 凌琳, 王小康.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路径对中青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 (22): 154-156.
[3]肖丹丹. 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在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 31 (03): 385-387.
[4]刘燕燕. 专科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在胸腰椎骨折中青年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 系统医学, 2018, 3 (11): 175-177.
[5]张玲玲, 夏小鹏, 崔益珍, 徐丽丽, 邵小萍, 赵欣, 陈建荣. 专科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在胸腰椎骨折中青年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18, 25 (02): 74-76.